帕米尔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与盆山结构

被引:33
作者
陈汉林 [1 ,2 ]
张芬芬 [1 ,2 ]
程晓敢 [1 ,2 ]
廖林 [1 ,2 ]
罗俊成 [3 ]
师骏 [3 ]
王步清 [3 ]
杨长福 [1 ,2 ]
陈立峰 [1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3]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帕米尔东北缘; 盆山结构; 构造变形特征; CEMP; 地震测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1x)与下伏上新统、Q2与Q1和Q3-4与Q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J].
胡建中 ;
谭应佳 ;
张平 ;
张艳秋 .
地学前缘, 2008, (02) :222-231
[2]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J].
潘家伟 ;
李海兵 ;
Jerome Van Der Woerd ;
孙知明 ;
裴军令 ;
Laurie Barrier ;
司家亮 .
地质通报, 2007, (10) :1368-1379
[3]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的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特征 [J].
楼小挺 ;
刁桂苓 ;
叶国扬 ;
宁杰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1448-1455
[4]   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的中、新生代变形构造及其动力学 [J].
崔军文 ;
郭宪璞 ;
丁孝忠 ;
李朋武 ;
张晓卫 .
地学前缘, 2006, (04) :103-118
[5]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J].
伍秀芳 ;
刘胜 ;
汪新 ;
杨树锋 ;
顾雪梅 .
地质科学, 2004, (02) :260-271
[6]   西昆仑山北缘盆山构造转换解析 [J].
李向东 ;
王克卓 .
新疆地质, 2002, (S1) :19-25
[7]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J].
张先康 ;
赵金仁 ;
张成科 ;
任青芳 ;
聂文英 ;
成双喜 ;
潘素珍 ;
唐周琼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65-671
[8]   西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演化——塔里木南—西昆仑多学科地学断面简要报道 [J].
肖序常 ;
刘训 ;
高锐 ;
罗照华 .
地质通报, 2002, (02) :63-68
[9]   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深地震探测综述 [J].
高锐 ;
肖序常 ;
高弘 ;
李秋生 ;
刘训 ;
姜枚 ;
史大年 .
地质通报, 2002, (01) :11-18+51
[10]   塔里木西缘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记录——磨拉石建造及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 [J].
陈杰 ;
卢演俦 ;
丁国瑜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52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