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被引:6
作者
张勃
郭玲霞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主成分分析; 驱动模型; 张掖市;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8.02.014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张掖市1995-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研究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时间序列作为模型因变量,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变化的作用机理选择了7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自变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检验结果比较理想。结果表明:(1)张掖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49增加到2004年的2.321hm2,而生态承载力变化微弱,致使生态赤字日趋严重;(2)各因子与人均生态足迹相关性在置信水平α=0.01时均为显著,其中与二、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的相关性最大,分别达0.981和0.962,人均生态足迹是社会经济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陈玲玲 .
生态学报, 2006, (11) :3812-3816
[2]   汽车生态足迹探寻 [J].
史占国 ;
张国方 .
汽车工业研究, 2006, (11) :42-44
[3]   甘肃省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家庭生态足迹计算 [J].
尚海洋 ;
马忠 ;
焦文献 ;
马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3) :408-416
[4]   区域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模型——以1995年2003年江苏人均足迹为例 [J].
赖力 ;
黄贤金 ;
刘伟良 .
资源科学, 2006, (01) :14-18
[5]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J].
王根绪 ;
杨玲媛 ;
陈玲 ;
洼田顺平 .
地理学报, 2005, (03) :456-466
[6]   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 [J].
蒋莉 ;
陈治谏 ;
沈兴菊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5, (02) :82-85
[7]   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J].
白艳莹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苗鸿 .
资源科学, 2003, (06) :31-37
[8]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李金平 ;
王志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97-203
[9]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地理学报, 2001, (05) :598-609
[10]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1, (02) :1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