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海相油气藏破坏类型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26
作者
李双建
高波
沃玉进
周雁
袁玉松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古油藏; 盖层; 油气保存; 海相地层; 中国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依据对中国南方古油藏、沥青点、油气苗点和钻井显示的统计,从油气成藏与破坏的基本地质因素出发,总结了南方海相油气藏破坏的基本类型及其可能的分布范围。南方海相油气藏的破坏类型主要分为6种,即断裂切割破坏型、油藏抬升破坏型、深埋裂解破坏型、岩浆作用破坏型、褶皱变动破坏型和流体冲洗破坏型,其中前4种类型分布最为广泛。该区油气藏破坏主要由构造变动引起盖层剥蚀或盖层有效性变差所造成,加里东末期的构造运动造成了下组合油气藏第一次规模性破坏;燕山期以来扬子周缘强烈的构造挤压,是四川盆地以外海相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燕山期发生在中下扬子、江南雪峰隆起以及滇黔桂地区广泛的岩浆侵入,是引起这些地区油气藏破坏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55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 [J].
马永生 ;
楼章华 ;
郭彤楼 ;
付晓悦 ;
金爱民 .
地质学报, 2006, (03) :406-417
[2]   中国油气藏破坏类型及分布 [J].
吴元燕 ;
平俊彪 ;
付建林 ;
路波 .
地质论评, 2002, (04) :377-383
[3]   黔中隆起下组合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 [J].
赵泽恒 ;
张桂权 ;
薛秀丽 .
天然气工业, 2008, (08) :39-42+137
[4]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和资阳含气区震旦系油气成藏差异性研究 [J].
刘树根 ;
马永生 ;
孙玮 ;
蔡勋育 ;
刘顺 ;
黄文明 ;
徐国盛 ;
雍自权 ;
王国芝 ;
汪华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8, (03) :328-337
[5]   黔西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J].
王津义 ;
涂伟 ;
曾华盛 ;
潘文蕾 ;
武蔚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5) :445-449+455
[6]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shear failure and leakage in shalesand mudrocks. Runar Nygard,Marte Gutierrez,Rolf K.Bratli,et al.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6
[7]   扬子地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海相油气成藏的制约 [J].
郭旭升 ;
梅廉夫 ;
汤济广 ;
沈传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295-304+325
[8]  
The petroleum system-from source to trap. Magoon LB,Dow WG. The Petroleum System-from Source to Trap . 1994
[9]   中国南方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简史 [J].
王清晨 ;
蔡立国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25-1040
[10]   川东石炭系原油裂解型气藏成藏史分析 [J].
李艳霞 ;
钟宁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27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