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相

被引:97
作者
张响响
邹才能
朱如凯
陶士振
杨式升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成岩相;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成岩相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曲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区须家河组成岩相纵向及平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破坏性成岩作用及溶蚀、绿泥石胶结建设性成岩作用。将储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溶蚀相、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5种成岩相类型。低孔特低渗溶蚀相及特低孔超低渗压实-溶蚀相主要分布在须二段、须四段与须六段下部,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在纵向及横向上封隔有利成岩相,形成岩性圈闭。平面上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溶蚀相及致密强压实相分布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赵培荣 ;
罗毅 ;
张学丰 .
石油学报, 2010, 31 (03) :347-354
[2]   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低孔渗砂岩成岩相类型划分及半定量评价 [J].
张响响 ;
邹才能 ;
陶士振 ;
徐春春 ;
宋建荣 ;
李国辉 .
沉积学报, 2010, 28 (01) :50-57
[3]   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张响响 ;
何东博 ;
周川闽 ;
高晓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1) :1607-1624
[4]   川西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优质储层形成机制 [J].
吕正祥 ;
刘四兵 .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2373-2383
[5]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袁选俊 ;
朱如凯 ;
侯连华 ;
王岚 ;
高晓辉 ;
公言杰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24-331
[6]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流体演化与致密成因机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J].
朱如凯 ;
邹才能 ;
张鼐 ;
王雪松 ;
程荣 ;
刘柳红 ;
周川闽 ;
宋丽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3) :327-339
[7]   川中南河包场须家河组砂岩沉积—成岩作用 [J].
张胜斌 ;
王琪 ;
李小燕 ;
王多云 ;
陈国俊 .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225-231
[8]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周慧 ;
张响响 ;
何东博 ;
周川闽 ;
王岚 ;
王雪松 ;
李富恒 ;
朱如凯 ;
罗平 ;
袁选俊 ;
徐春春 ;
杨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26-540
[9]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厚层砂体成因及油气运移通道分析 [J].
谢武仁 ;
李熙喆 ;
张满郎 ;
李晓革 ;
盛日正 .
石油学报, 2008, (04) :504-508
[10]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层序格架和储层质量分析 [J].
朱筱敏 ;
董艳蕾 ;
郭长敏 ;
钟大康 .
沉积学报, 2007, (06) :93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