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279
作者
邹才能 [1 ]
陶士振 [1 ]
周慧 [1 ]
张响响 [1 ]
何东博 [1 ]
周川闽 [1 ]
王岚 [1 ]
王雪松 [2 ]
李富恒 [1 ]
朱如凯 [1 ]
罗平 [1 ]
袁选俊 [1 ]
徐春春 [3 ]
杨华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因机理; 分类命名; 评价方法; 油气勘探; 成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与储集层分布的关系,探讨成岩相的形成机理、划分方案与评价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意义。针对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扩容性成岩相,提出了有机酸性水溶解作用、白云石化等8种主要成岩作用机理。划分出9类扩容性成岩相和7类致密化成岩相,提出了反映岩性、成岩作用和孔渗性3个层次内容的"孔渗级别+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的成岩相命名方案。在成岩相勘探评价中,强调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和岩心薄片等综合定量预测,提出了"四个步骤"、"三图叠合"的评价方法和成图方式,根据不同成岩相类型的分布预测有利储集体、"甜点"、成岩圈闭及油气成藏。指出了成岩相的发展方向及成岩学的设想和思考。图16表6参31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4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何颋婷 ;
宋蜀筠 .
沉积学报, 2007, (06) :831-839
[2]   松辽盆地北部升平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 [J].
戴亚权 ;
罗静兰 ;
林潼 ;
杨知盛 ;
张军 ;
刘淑云 ;
夏惠萍 .
中国地质, 2007, (03) :528-535
[3]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周国源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82-2194
[4]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薛叔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7-12
[5]   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 [J].
李汶国 ;
张晓鹏 ;
钟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20-223+229
[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石油地质研究、油气勘探前景及面临问题 [J].
牛嘉玉 ;
张映红 ;
袁选俊 ;
吴贤顺 .
特种油气藏, 2003, (01) :7-12+21
[7]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2S成因研究 [J].
王一刚 ;
窦立荣 ;
文应初 ;
张静 ;
刘划一 .
地球化学, 2002, (06) :517-524
[9]   新疆阿尔塔什地区上白垩统至上第三系成岩作用研究 [J].
陶士振 ;
刘德良 ;
杨晓勇 ;
魏大卫 ;
戴金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8, (02) :128-137
[10]   叶城凹陷白垩纪至晚第三纪成岩作用与古地温研究 [J].
陶士振 ;
刘德良 ;
魏大卫 ;
杨晓勇 ;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3) :42-4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