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2次高影响冷流降雪的对比分析

被引:9
作者
梁军 [1 ]
张胜军 [2 ]
黄艇 [1 ]
张黎红 [1 ]
黄振 [1 ]
机构
[1]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影响; 冷流降雪; 对比分析; 高空横槽; 中尺度海岸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自动站、卫星、雷达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1月27日和12月19日辽东半岛南部地区2次高影响冷流降雪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冷流降雪均发生在横槽转竖的过程中;降雪落区均位于大连南部沿海暖水区域;降雪期间辽东半岛南部850 h Pa气温均降至-15℃,海气温差均超过17℃,多普勒雷达上显示为15~25 d BZ的积云,回波高度不超过3 km。但辽东半岛相对于高空槽的位置不同,其降雪期间环境场的动力、热力条件有所差异。辽东半岛位于高空槽前,其与山东半岛的西南气流相连获得较多的水汽;降雪期间,低层处于降温初期,能量锋和海岸锋锋生,中层的正涡度平流输送,增强了上升运动和水汽抬升,降雪强度大。辽东半岛位于高空槽后,低层已为冷中心,无锋生过程,受下沉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动力抬升条件较弱,降雪强度弱。
引用
收藏
页码:444 / 4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天气机理研究.[D].张丰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10
[2]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研究.[D].杨成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 04
[3]   一次回流降雪过程边界层东风结构分析 [J].
黄鹤 ;
于雷 ;
王志超 ;
马鸿青 ;
王银钢 .
干旱气象, 2013, 31 (04) :756-762
[4]   华东地区6—7月锋生的气候学特征及环流结构 [J].
侯俊 ;
管兆勇 .
气象学报, 2013, 71 (01) :1-22
[5]   高空形势与山东半岛冷流暴雪的关系 [J].
褚昭利 ;
李建华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 35 (02) :44-48
[6]   2009年河北省初冬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J].
时青格 ;
周须文 .
干旱气象, 2011, 29 (01) :82-87
[7]   山东半岛一次暴雪过程的海岸锋三维结构特征 [J].
孙建华 ;
黄翠银 .
大气科学, 2011, 35 (01) :1-15
[8]   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暴雪成因及多尺度信息特征 [J].
姜俊玲 ;
魏鸣 ;
康浩 ;
张雪冬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3) :328-335
[9]   一次山东半岛强冷流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J].
苗春生 ;
谢洁 ;
王坚红 ;
张楠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3) :257-265
[10]   大连地区一次区域暴雪的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 [J].
梁军 ;
张胜军 ;
王树雄 ;
张彩凤 ;
黄振 .
高原气象 , 2010, (03) :74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