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中段走滑断裂与新滩地区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12
作者
彭存仓 [1 ,2 ]
张博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幕次活动; 油气运聚; 新滩地区; 郯庐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仅是一条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走滑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幕次性活动,控制走滑断裂带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而走滑断裂又是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场所。新滩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断,发育多条北北东和北东向雁行式走滑断裂。北北东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是油气垂直运移的优势通道;而北东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影响油气的二次运移分配,即,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派生断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郯庐断裂带的主要特征与性质讨论 [J].
汤加富,侯明金,高天山 .
安徽地质, 1995, (03) :60-65
[2]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J].
张鹏 ;
王良书 ;
丁增勇 ;
钟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467-474
[3]   渤海湾盆地新滩油田垦东32—33块隐蔽油气藏研究 [J].
胡海燕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2) :203-206
[4]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J].
张鹏 ;
王良书 ;
钟锴 ;
丁增勇 .
地质论评, 2007, (05) :586-591+721
[5]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J].
张岳桥 ;
董树文 .
地质通报, 2008, (09) :1371-1390
[6]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7]   断层对沾化凹陷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J].
张善文 ;
曾溅辉 .
地球科学, 2003, (02) :185-190
[8]   郯庐断裂带新近纪以来的挤压构造与合肥盆地的反转 [J].
刘国生 ;
朱光 ;
宋传中 ;
牛漫兰 ;
王道轩 .
安徽地质, 2002, (02) :81-85
[9]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宋传中 ;
徐嘉炜 ;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278
[10]   渤海湾盆地边缘凹陷的构造意义 [J].
张树林 ;
费琪 ;
叶加仁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5) :40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