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被引:65
作者
张鹏
王良书
钟锴
丁增勇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地球物理场; 分段性; 中新生代;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5.00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航磁、重力以及地学断面等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对郯庐断裂(即郯城—庐江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各段的运动学性质,并对郯庐分段差异性的成因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各段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主要影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而西太平洋俯冲的弧后扩张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地幔底辟则是沈阳—渤海段活动的主控因素。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多期地质事件造成区域构造动力多次改变,使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体制转换,并造成了各段活动特征的巨大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86 / 591+721 +721-7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合肥盆地和郯庐断裂带南段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李云平
    吴时国
    韩文功
    张岳桥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 115 - 122
  • [2] 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
    韩文功
    季建清
    王金铎
    于建国
    张新钰
    余绍立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1) : 1383 - 1388
  • [3]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满洪敏
    [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03) : 13 - 21
  • [4]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朱光
    牛漫兰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李长城
    [J]. 地质学报, 2005, (03) : 303 - 316
  • [5] 济阳坳陷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刘绍文
    王良书
    龚育龄
    李成
    李华
    韩用兵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3) : 203 - 214
  • [6]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陈海云
    舒良树
    张云银
    林春明
    刘国宏
    赵彦彦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2) : 250 - 256
  • [7]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漆家福
    [J]. 中国地质, 2004, (01) : 15 - 22
  • [8]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 [9]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朱光
    王道轩
    刘国生
    牛漫兰
    宋传中
    [J]. 地质科学, 2004, (01) : 36 - 49
  • [10]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翟明国
    朱日祥
    刘建明
    孟庆任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 913 -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