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的性质反思与类型重构——一种功能主义的视角

被引:37
作者
罗昆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违约金; 赔偿性; 惩罚性; 履约担保性; 功能主义;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5.05.032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我国现行违约金司法调整制度的理论基础,"赔偿为主惩罚为辅"的违约金性质判断实际上存在"补偿与惩罚双重属性说"与"单一属性说"两种不同理解且均值得检讨。在功能上,赔偿性违约金主要用于解决某些纠纷中实际损失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惩罚性违约金"不在于惩罚违约的债务人,而在于履约担保。基于功能主义视角,违约金性质应在"单一属性说"的基础上坚持以赔偿性为原则、以担保性为例外做事前判断;赔偿性违约金是否过高应以债权人为观察对象判断,惩罚性违约金是否过高应以债务人为观察对象独立判断。能否并用继续履行或替代履行的损害赔偿取决于违约金所针对的违约事由,整体上与违约金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但可以作为是否应调整违约金的考量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违约金司法酌减的规范构成 [J].
姚明斌 .
法学, 2014, (01) :130-141
[2]   论违约金调整的司法适用 [J].
李杰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9 (06) :54-58
[3]   论惩罚性违约金的调整 [J].
李东琦 .
当代法学, 2013, 27 (06) :80-85
[4]   违约金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J].
王洪亮 .
法学, 2013, (05) :116-125
[5]   关于违约金数额调整规则的探讨——以《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为中心 [J].
崔文星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6 (02) :77-84
[6]   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 [J].
韩世远 .
法学研究, 2003, (04) :15-30
[7]   违约金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 [J].
王金兰 .
河北法学, 2003, (03) :143-147
[8]   惩罚性违约金的比较研究(上) [J].
陈学明 .
比较法研究, 1989, (Z1) :47-55
[9]  
合同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1
[10]  
合同法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郭明瑞,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