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第四纪的生源蛋白石记录:与东亚季风、全球冰量和轨道驱动的联系

被引:13
作者
王汝建 [1 ]
翦知湣 [1 ]
肖文申 [1 ]
田军 [1 ]
李建如 [1 ]
陈荣华 [2 ]
郑玉龙 [2 ]
陈建芳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源蛋白石; 表层生产力; 东亚季风; 全球冰量; 轨道驱动; ODP184航次; 第四纪;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据南海中部1993~1996年颗粒通量的研究表明,蛋白石通量可以用来指示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这一结果为追溯南海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表层生产力的变化与东亚季风的演化关系提供了依据.通过南海ODP184航次等6个站位生源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研究发现,北部站位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自470~900ka以来明显增加,并且冰期升高,间冰期降低;而南部站位自420~450ka以来明显增加,并且间冰期升高,冰期降低.这种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变化反映了南、北部表层生产力呈现“跷跷板”式的变化,即冰期冬季风加强,北部表层生产力增加,南部表层生产力降低;间冰期夏季风加强,南部表层生产力增加,北部表层生产力降低.北部ODP1144站和南部ODP1143站第四纪以来蛋白石含量与全球冰量(δ18O)和轨道参数(ETP)的时间序列交叉频谱分析和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变化可能有不同的驱动机制.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全球冰量的变化可能是东亚冬季风强度和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岁差和斜率相关的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可能是东亚夏季风强度和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21 / 53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1993~1996年南海中部海洋沉降颗粒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J].
陈荣华 ;
郑玉龙 ;
WIESNER M G ;
金海燕 ;
赵庆英 ;
郑连福 ;
成鑫荣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3) :72-80
[2]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赵辉 ;
齐义泉 ;
王东晓 ;
王文质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4) :45-52
[3]   从相位差探讨更新世东亚季风的驱动机制 [J].
田军 ;
汪品先 ;
成鑫荣 ;
王汝建 ;
孙湘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2) :158-166
[4]   南海北部一百万年以来的表层古生产力变化:来自ODP1144站的蛋白石记录 [J].
李建 ;
王汝建 .
地质学报, 2004, (02) :228-233
[5]   南海ODP 1143站第四纪高分辨率的蛋白石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J].
王汝建 ;
李建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1) :74-77
[6]   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第四纪硅藻及其古环境演变 [J].
李家英 .
地质论评, 2002, (05) :542-551
[7]   南海南部1.2MaBP以来古生态环境变化事件的放射虫记录 [J].
杨丽红 ;
陈木宏 ;
郑范 ;
王汝建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4) :1098-1102
[8]   南海南部12Ma以来的蛋白石堆积速率与古生产力变化 [J].
李建如 ;
王汝建 ;
李保华 .
科学通报, 2002, (03) :235-237
[9]   1.2 Ma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强度的定量化研究与东亚夏季风演化 [J].
郝青振 ;
郭正堂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520-528
[10]   南海东北部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 [J].
黄宝琦 ;
翦知湣 ;
林慧玲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2)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