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草毡表层剥蚀过程及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18
作者
梁东营 [1 ,2 ]
林丽 [1 ]
李以康 [1 ]
王溪 [1 ]
曹广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甸; 草毡表层; 剥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5 [草原经营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草毡表层是高寒草甸系统分类的诊断层,是高寒草甸稳定性维持的物质基础,而草毡表层剥蚀是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的主要表观特征之一。2008年8月,通过对高寒草甸退化状况进行的野外调查发现,退化高寒草甸具有2种不同的剥蚀过程,其发生的动力也不同。其中,位于山间滩地和缓坡地段的高寒草甸,其土壤剥蚀呈现草毡表层极度加厚、老化、死亡、开裂、剥蚀过程,其发生动力是鼠类的挖掘与冻融交替作用,剥蚀发生时地表草皮处于死亡或半死亡状态;而处于陡坡地段退化高寒草甸的剥蚀由于植被的不同,呈现水分对草皮下土壤的潜蚀、倒钩蚀,发生草皮悬空、坍塌,其剥蚀动力为水分冲蚀和重力作用,剥蚀时草毡表层牧草生长良好。放牧压力下高寒草甸草毡表层的加厚是造成其土壤发生剥蚀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丛书》编委会, 1994
[12]   三江源区草场生态恶化原因新解 [J].
景晖 ;
徐建龙 ;
顾延生 .
生态环境, 2006, (05) :1042-1045
[13]   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J].
王文颖 ;
王启基 ;
王刚 .
生态环境, 2006, (02) :362-366
[1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J].
周华坤 ;
周立 ;
赵新全 ;
刘伟 ;
李英年 ;
古松 ;
周兴民 .
科学通报 , 2006, (01) :63-69
[15]   “三江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 [J].
王堃 ;
洪绂曾 ;
宗锦耀 .
草地学报, 2005, (S1) :28-31+47
[16]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J].
马宏义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5, (05) :40-41
[17]   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J].
陈国明 .
四川草原, 2005, (10) :37-39+44
[18]   青海三江源区湿地状况及保护对策 [J].
黄桂林 .
林业资源管理, 2005, (04) :35-39
[19]   黄河上游玛多县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及成因分析 [J].
董立新 ;
王文科 ;
孔金玲 ;
石昊楠 ;
郭振华 ;
麦柳妍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4) :68-72
[20]   三江源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J].
王启基 ;
来德珍 ;
景增春 ;
李世雄 ;
史惠兰 .
兰州大学学报, 2005, (04)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