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53
作者
陈强 [1 ]
张慧元 [2 ]
李文厚 [3 ]
郝松立 [3 ]
刘卓 [3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石油地质; 奥陶系; 鄂尔多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鄂尔多斯古生代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巨大。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C值分布于-7.30‰~2.26‰之间,均值-0.30‰;δ18O值分布于-13.14‰~-1.94‰之间,均值-6.38‰,碳氧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基本一致。区域上,鄂尔多斯西缘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值,南缘次之,而东缘最低。纵向上,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增重,并在中晚奥陶世发生明显的正向偏移,δ13C均值由马家沟组的-0.36‰增加到平凉组的0.15‰,至背锅山组增加至0.68‰。碳同位素的区域分布差异表明鄂尔多斯西缘水体相对较深,南缘次之,东缘相对较浅,由早奥陶世至晚奥陶世水体逐渐加深,碳同位素组成反映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与沉积相演化一致。鄂尔多斯西南缘中晚奥陶世碳同位素组成的正向偏移,标志着较高的生产力和有机碳埋藏率,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学意义,西南缘的平凉组/乌拉力克组和背锅山组是下古生界最重要和有效的烃源岩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平凉组烃源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孟晋 ;
宁宁 ;
胡国艺 ;
李剑 .
科学通报, 2007, (S1) :78-85
[2]   贵州乐康剖面茅口阶-吴家坪阶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响应 [J].
彭冰霞 ;
王岳军 ;
范蔚茗 ;
彭头平 .
地球化学, 2006, (02) :126-132
[3]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优质烃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碳氧同位素新证据 [J].
张水昌 ;
R L WANG ;
金之钧 ;
张宝民 ;
王大锐 ;
边立曾 .
地质学报, 2006, (03) :459-466
[4]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特征 [J].
左景勋 ;
童金南 ;
邱海鸥 ;
赵来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2) :109-122
[5]   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地球化学综合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腾格尔 ;
刘文汇 ;
徐永昌 ;
陈践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2) :167-176
[6]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J].
张水昌 ;
张宝民 ;
边立曾 ;
金之钧 ;
王大锐 ;
张兴阳 ;
高志勇 ;
陈践发 .
地学前缘, 2005, (03) :39-48
[7]   海相地层无机参数与烃源岩发育环境的相关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腾格尔 ;
刘文汇 ;
徐永昌 ;
陈践发 ;
胡凯 ;
高长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411-421
[8]   海相沉积有机质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腾格尔 ;
刘文汇 ;
徐永昌 ;
陈践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1-16
[9]   渤海湾地区下古生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王大锐 ;
冯晓杰 .
地质学报, 2002, (03) :400-408
[1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华北海和祁连海演变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J].
付金华 ;
郑聪斌 .
古地理学报, 2001, (04) :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