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特征
被引:38
作者:
左景勋
[1
]
童金南
[2
]
邱海鸥
[3
]
赵来时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早三叠世;
碳同位素组成;
岩相古地理;
火山活动;
下扬子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分布于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3条地层剖面的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为3次负漂移和1次正漂移.经与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3次负漂移分别发生在早三叠世GRIESBACHIAN期、SMITHIAN期和SPATHIAN晚期,正漂移发生在SPATHIAN早期.相同时期不同沉积相区碳酸盐岩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趋势,但由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碳酸盐岩Δ13C值由高向低的变化说明其背景值受古地理因素控制.碳同位素组成的正漂移与早三叠世生物繁盛及有机质的快速埋藏有关,而碳同位素组成的负漂移则可能与早三叠世频繁的火山活动、生物绝灭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2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