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山地碳足迹和植被碳承载力动态研究

被引:5
作者
魏媛
蔡绍洪
王名绍
机构
[1] 贵州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足迹; 碳承载能力; 碳生态压力指数; 碳循环; 贵州喀斯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山地碳排放与碳固定的平衡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利用2002~2012年贵州省能源消费量及植被面积等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足迹、植被碳承载力和碳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碳足迹总量由2002年的12 643.66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35 153.63万吨,增长幅度为278.03%,年均增长16.18%,其中化石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占总碳足迹的84.35%93.78%,表明化石能源消费是导致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期植被碳承载力从2002年的8988.83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15 032.65万吨,增长幅度为67.24%,年均增长6.11%,其中森林固碳量76.94%85.63%,园地固碳量占11.79%21.00%,农作物仅占1.90%3.48%,揭示森林的固碳量最高。2002~2012年碳赤字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2002年的3654.83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20 120.98万吨;碳生态压力指数由2002年的1.41上升到2012年的2.34,而单位GDP碳足迹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10.17吨/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5.13吨/万元。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在碳减排方面的政策措施有一定成效,但碳排放与碳固定之间不平衡,碳循环的生态环境压力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喀斯特山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魏媛 ;
吴长勇 ;
徐筑燕 ;
乌日汗 .
生态经济, 2014, 30 (07) :33-36+91
[2]   艾比湖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 [J].
朱旻 ;
王让会 ;
吕雅 .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10) :2278-2283
[3]   北京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J].
赵先贵 ;
马彩虹 ;
肖玲 ;
胡攀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10) :8-12
[4]   山东省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J].
肖玲 ;
赵先贵 ;
许华兴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02) :152-157
[5]   中国能源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J].
马彩虹 .
生态经济, 2012, (06) :53-55
[6]   加速秸秆综合利用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J].
袁宝凤 ;
胥志文 ;
王丽 .
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7 (02) :210-213
[7]   区域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对生态经济影响分析 [J].
卞晓红 ;
张绍良 ;
张韦唯 ;
罗希 .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 31 (01) :42-46
[8]   水泥生产企业CO2排放量的计算 [J].
汪澜 .
中国水泥, 2009, (11) :21-22
[9]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J].
谢鸿宇 ;
陈贤生 ;
林凯荣 ;
胡安焱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29-1735
[1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