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乌夏逆冲断裂带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控扇规律及时空演化

被引:15
作者
刘华
陈建平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乌夏逆冲断裂带; 三叠纪-侏罗纪; 扇体发育; 同生断裂;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0.02.006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逆冲断裂带三叠系-侏罗系构造层序、沉积相及断裂特征,认为三叠纪-侏罗纪时期是在二叠纪前陆盆地完全消亡、洋壳俯冲彻底结束后发育的板内挤压陆内坳陷盆地,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湖泊沉积体系,其中扇体发育代表了最典型的沉积特征,反映了构造活动的期次和强度,具有"构造指相性",从下至上划分为三叠系亚构造层序、侏罗系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亚构造层序和侏罗纪头屯河组-齐古组亚构造层序。分析表明三叠纪-侏罗纪扇体叠置迁移的总体趋势为:T1b-J1b期在扇体总体由盆内向盆缘退缩的背景下,呈现并夹杂两个短期内由盆缘向盆内再盆缘的进退波动变化(T1b-T2k1期、T3b2-J1b1期),即三叠纪-侏罗纪扇体的沉积展布具后退式夹短暂推进式叠置迁移特点。相应地,三叠纪-侏罗纪以形成近东西向和东西向断裂为主,并从盆地内向山前方向依次后展式发育,其间夹杂短暂的前展式发育特征,构造活动强度逐渐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因此,绝大多数同生断裂控制了扇体的沉积边界和分布,部分控制了其厚度和发育方向,扇体的迁移与控扇断裂的活动迁移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断裂活动是控制乌夏地区沉积的主要因素。最终建立了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控扇响应模式,并划分为三个发育阶段:早三叠世坳陷初期旱地扇发育阶段、中晚三叠世坳陷鼎盛期湿地扇发育阶段、扇三角洲发育阶段和侏罗纪的坳陷填充期陆上平原发育阶段,从早至晚,气候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由潮湿变干旱再到潮湿的旋回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1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构造特征及物理模拟 [J].
马宝军 ;
漆家福 ;
于福生 ;
张克鑫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1) :36-41
[2]   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纪—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 [J].
蔚远江 ;
胡素云 ;
雷振宇 ;
何登发 ;
张立平 ;
许世军 .
地学前缘, 2005, (04) :423-437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与扇体形成和分布 [J].
雷振宇 ;
鲁兵 ;
蔚远江 ;
张立平 ;
石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86-91
[4]   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构造带为例 [J].
何登发 ;
尹成 ;
杜社宽 ;
石昕 ;
马辉树 .
地学前缘, 2004, (03) :91-101
[5]   楚雄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 [J].
谭富文 ;
尹福光 ;
许效松 ;
陈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345-352
[6]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J].
陈业全 ;
王伟锋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4-8+136
[7]   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建立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隆升过程时空坐标的设想和方法 [J].
伊海生 ;
王成善 ;
李亚林 ;
林金辉 ;
侯明才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2) :1-15
[8]   从前陆盆地充填地层分析盆山耦合关系 [J].
汪泽成 ;
刘和甫 ;
熊宝贤 ;
周海民 .
地球科学, 2001, (01) :33-39
[9]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构造与油气分布 [J].
刘银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12-15+14
[10]   前陆盆地类型及其沉积动力学研究综述 [J].
王华 ;
吴巧生 ;
李绍虎 ;
林松辉 ;
张照录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03)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