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摘季节对重发酵单枞茶香气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15
作者
郑挺盛 [1 ]
张凌云 [2 ]
机构
[1] 泰顺县茶叶特产局
[2] 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
关键词
岭头单枞; 乌龙茶; 重发酵; 采摘季节; 香气成分;
D O I
10.13982/j.mfst.1673-9078.2007.02.004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季节的重发酵型及传统型单枞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发酵单枞茶比传统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种类多,且芳樟醇氧化物要远高于传统乌龙茶。在四个季节的重发酵单枞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41种和43种);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质种类多(分别为45种和48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剌伯烯、律草烯等含量较高,而香叶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达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应所占比例分别为50.98%、51.75%和51.72%。感官审评表明,秋茶、春茶单枞香气品质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气品质要比夏、暑茶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茶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液质联用分析 [J].
张正竹 ;
宛晓春 ;
陶冠军 .
茶叶科学, 2005, (04) :42-48
[2]   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品质特征和审评要点 [J].
陈慧聪 .
中国茶叶加工, 2003, (04) :34-35
[3]   茶鲜叶在不同季节及绿茶加工贮藏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变化研究 [J].
张正竹 ;
宛晓春 ;
施兆鹏 ;
夏涛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3, (03) :1-4
[4]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J].
方世辉 ;
张秀云 ;
夏涛 ;
宛晓春 .
茶叶科学, 2002, (02) :135-139+146
[5]   广东岭头白叶单丛茶栽培技术 [J].
唐行 ;
丘森林 .
茶业通报, 1999, (03) :17-18
[6]   祁门红茶单萜烯醇形态转变的研究 [J].
王华夫 ;
游小清 .
中国茶叶, 1996, (06) :22-23
[7]  
茶叶生物化学.[M].宛晓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  
茶叶审评与检验.[M].陆松侯;施兆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9]  
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商业部茶叶畜产局;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  
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M].程启砷等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