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19
作者
李晓峰 [1 ]
裴惠娟 [2 ]
徐辉 [1 ]
张辉 [1 ]
机构
[1] 甘肃省地震局
[2]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为逆冲兼走滑型,矩震级MW6.1,震源矩心深度为7km。最佳双力偶节面Ⅱ走向304°,倾角64°,滑动角44°,其走向与附近的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一致;倾角和滑动角,表现为左旋走滑的特性与临潭-宕昌断裂的性质相符合,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分析认为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生与该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12年5月3日金塔—阿拉善盟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J]. 张辉,王熠熙.西北地震学报. 2012(02)
[2]  
2012年5月11日甘肃肃南MS4.9地震震源机制解[J]. 张辉.西北地震学报. 2012(02)
[3]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序列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J].
龙锋 ;
张永久 ;
闻学泽 ;
倪四道 ;
张致伟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2) :2852-2860
[4]   祁连山中东段基于CAP方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J].
张辉 ;
徐辉 ;
姚军 ;
代炜 .
山西地震, 2010, (01) :25-29
[5]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J].
郑勇 ;
马宏生 ;
吕坚 ;
倪四道 ;
李迎春 ;
韦生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413-426
[6]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 [J].
吕坚 ;
郑勇 ;
倪四道 ;
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158-164
[7]   成县—西吉剖面地壳速度结构 [J].
李清河 ;
郭建康 ;
周民都 ;
魏德晴 ;
范兵 ;
侯晓钰 .
西北地震学报, 1991, (S1)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