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四关”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1
作者
薛海兵 [1 ]
覃佐爱 [1 ]
吴清明 [2 ]
叶海敏 [2 ]
林旭明 [2 ]
刘未艾 [2 ]
张鹏 [2 ]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
关键词
电针; 四关组穴; 脑卒中后抑郁; 单胺类神经递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PSD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除MCAO组外,其余大鼠于MCAO造模成功7 d后予以孤养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应激(CUMS)方法建立PSD模型。其中电针组予以电针"四关"组穴治疗,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溶液2.33 mg/(kg·d),对照组、MCAO组、PSD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干预21 d。于干预第1、7、14、21天进行糖水实验,干预第22天,处死大鼠取脑,采用RP-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5-HT、NE、DA水平。结果与PSD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治疗第7天[(51.09±3.68)%比(38.97±4.07)%]、第14天[(68.25±4.69)%比(39.64±4.49)%]、第21天[(41.56±2.12)%比(41.56±2.12)%]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1 d,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526.31±54.41)ng/g比(221.56±39.57)ng/g]、NE[(244.93±44.57)ng/g比(129.27±11.68)ng/g]、DA[(86.80±14.64)ng/g比(44.22±7.60)ng/g]水平较PSD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四关"组穴可改善PSD大鼠快感消失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 mRNA的表达及舍曲林的干预作用 [J].
方力群 ;
樊自豪 ;
刘利 .
黑龙江医学, 2011, 35 (05) :333-337
[2]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J].
陈小珍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9, 12 (06) :620-622
[3]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J].
戴伟 .
湖北中医杂志, 2009, 31 (09) :22-23
[4]   电针对慢性复合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对海马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J].
刘江杰 ;
田玉娥 ;
陈莉 ;
李敏 .
当代医学, 2009, 15 (12) :35-37
[5]   2003—2004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J].
张长青 ;
方向华 ;
刘宏军 ;
李淑婷 ;
李宁燕 ;
郑颖 ;
汤哲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9, 6 (02) :57-60
[6]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 [J].
王颖慧 ;
席富强 .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41 (01) :25-27
[7]   卒中后抑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J].
倪贵华 ;
邵蓓 ;
范虹 .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6, (06) :524-526
[8]   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单胺递质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 [J].
李侠 ;
唐启盛 ;
侯秀娟 ;
罗斌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47) :49-51
[9]   中西医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J].
冯为民 ;
张勇 .
浙江临床医学, 2005, (08) :837-837
[10]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00例疗效观察 [J].
殷春萍 .
新中医, 2004, (03)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