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被引:51
作者
张克信 [1 ,2 ,3 ]
王国灿 [2 ,4 ]
骆满生 [1 ]
季军良 [1 ,2 ]
徐亚东 [1 ,2 ]
陈锐明 [5 ]
陈奋宁 [5 ]
宋博文 [1 ,2 ]
梁银平 [1 ,2 ]
张楗钰 [1 ,2 ]
杨永锋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演化; 构造隆升; 新生代;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1 [];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98个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及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1)古新世-始新世: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2)渐新世:冈底斯-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大范围沉积缺失,指示上述地区大面积隆升.沿雅江自东向西古河形成(大竹卡砾岩).西昆仑和松潘-甘孜地区仍为隆起蚀源区.塔里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构造压陷湖盆沉积.塔里木西南部为压陷盆地滨浅海沉积.渐新世末塔里木海相沉积结束.(3)中新世:约23Ma时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高原整体隆升.塔里木、柴达木及西宁-兰州、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沉积;约18~13Ma高原及周边出现中新世最大湖泊扩张期.约13~10Ma期间,藏南南北向断陷盆地形成,是高原隆升到足够高度开始垮塌的标志.(4)上新世:除可可西里-羌塘、塔里木、柴达木等少数大型湖盆外,大部分地区为隆起剥蚀区.由于上新世的持续隆升和强烈的断裂活动,使大型盆地的基底抬升被分割为小盆地,湖相沉积显著萎缩,进入巨砾岩堆积期,是高原整体隆升的响应.高原从古近纪的东高西低格局,经历了新近纪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坳陷,最终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青藏作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1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 [1] 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生代构造隆升及扩展.[D].司家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09
  • [2]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新生代精细磁性地层学与沉积对构造的响应.[D].孟庆泉.兰州大学.2008, 12
  • [3] 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红柳泉地区第三系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D].杨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02
  • [4] 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与油气后期保存.[D].金玮.成都理工大学.2007, 02
  • [5] 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高原构造隆升过程.[D].宋春晖.兰州大学.2006, 02
  • [6]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D].朱利东.成都理工大学.2004, 04
  • [7] 青海循化盆地新近纪磁性地层学
    季军良
    张克信
    强泰
    寇晓虎
    陈奋宁
    徐亚东
    路晶芳
    林启祥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 803 - 810
  • [8]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王德朝
    张进江
    杨雄英
    戚国伟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1) : 79 - 89
  • [9] 青藏高原新生代主要隆升事件:沉积响应与热年代学记录
    张克信
    王国灿
    曹凯
    刘超
    向树元
    洪汉烈
    寇晓虎
    徐亚东
    陈奋宁
    孟艳宁
    陈锐明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2) : 1575 - 1588
  • [10] Cenozoic sedimentary records and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f differential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