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终结的多源流分析——基于收容遣送制度的经验研究

被引:32
作者
刘伟伟
机构
[1]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策终结; 多源流; 收容遣送;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5.04.003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收容遣送制度为何会终结?基于政策终结的多源流分析框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问题源流方面,收容遣送制度实施过程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孙志刚事件成为焦点事件和触发机制,推动问题窗口的打开;在政策源流方面,政策实施者和研究者构成政策共同体,但基于不同的利益,提出保留和废止的不同政策方案;在政治源流方面,媒体曝光率激增反映了国民情绪,执政党意识形态转变和政府换届成为政治窗口,领导批示推动了问题的加速解决;最终,在法学家、媒体人、代表、委员等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下,抓住了开启的政策之窗,实现了替代型的政策终结;在终结的策略上,避开是否违宪违法的敏感问题。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对于公民行动、媒体监督、错案纠正等等,都产生了法治意义和示范效应。关于多源流孰轻孰重,特别是利益集团的作用,有待继续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8+154 +15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05 条
[1]  
陈舒:要讲真话要有议政能力[J]. 王萍.中国人大. 2013(04)
[2]  
政策终结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J]. 朱春奎,余飞,刘伟伟.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2(02)
[3]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模型的视角 [J].
黄俊辉 ;
徐自强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3) :19-31+123
[4]   基层公共决策的多源流模型与特点:“网格巡察”政策的实证分析 [J].
容志 .
晋阳学刊, 2012, (03) :35-42
[5]   政府偏好与政策扭曲:以1990年代的收容遣送制度为案例 [J].
余亚梅 ;
唐贤兴 .
南京社会科学, 2012, (04) :76-82+96
[6]   政府偏好与制度起源:以1950年代后的收容遣送政策为例 [J].
余亚梅 ;
唐贤兴 .
社会科学, 2012, (03) :34-42
[7]   我国环保NGO政策议程参与机制分析——基于多源流分析框架的视角 [J].
吴湘玲 ;
王志华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7 (05) :29-34
[8]   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 [J].
朱旭峰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2) :1-27+243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动力分析——以多源流理论为视角 [J].
柏必成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4) :76-8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