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北京山区3种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

被引:21
作者
邓文平
余新晓
贾国栋
李亚军
刘瑜洁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 雨季; 土壤水分; 稳定同位素; 山区; 北京;
D O I
10.13866/j.azr.2014.04.10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水分是植物生长、初级生产力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深入探讨在雨季降雨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水分来源,根据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及植物茎干水分同位素特征,采用直接对比法和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开展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在雨后,侧柏主要利用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和8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它们对侧柏的水分贡献率分别为35.8%和55.6%,而对中间层(10~8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较少;②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与侧柏相似,但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大,而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小,这两层土壤水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7.7%和77.2%;③荆条的水分来源比较复杂,但主要来源仍然是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表层水分对其水分的贡献率为46.6%,而且对其他土层水分都有利用;在雨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不同物种间水分利用模式仍有差异,从而促进了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缓解了半干旱区物种间的水分竞争,这对我国北方山区生态恢复物种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649 / 6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科尔沁沙地坨甸交错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 [J].
王海燕 ;
刘廷玺 ;
王力 ;
吴尧 ;
王天帅 ;
童新 .
干旱区研究, 2013, 30 (03) :438-443
[2]   石灰岩地区连片出露石丛生境植物水分来源的季节性差异 [J].
聂云鹏 ;
陈洪松 ;
王克林 .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10) :1029-1037
[3]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7种典型植物水分利用特征 [J].
赵勇 ;
陈桢 ;
樊巍 ;
王谦 ;
杨喜田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 8 (05) :61-66
[4]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进展 [J].
王平元 ;
刘文杰 ;
李鹏菊 ;
李金涛 .
广西植物, 2010, 30 (01) :82-88
[5]   西双版纳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内几种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J].
李鹏菊 ;
刘文杰 ;
王平元 ;
李金涛 .
云南植物研究, 2008, (04) :496-504
[6]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J].
侯士彬 ;
宋献方 ;
于静洁 ;
刘鑫 ;
张广英 .
资源科学, 2008, (01) :86-92
[7]   稳定氢氧同位素在定量区分植物水分利用来源中的应用 [J].
段德玉 ;
欧阳华 .
生态环境, 2007, (02) :655-660
[8]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J].
徐庆 ;
刘世荣 ;
安树青 ;
蒋有绪 ;
林光辉 .
林业科学, 2007, (01) :8-14
[9]   羊卓雍错流域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J].
尹常亮 ;
田立德 ;
余武生 ;
巩同梁 .
冰川冻土, 2006, (06) :918-924
[10]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补给机理研究 [J].
张应华 ;
仵彦卿 ;
苏建平 ;
温小虎 .
中国沙漠, 2006, (01)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