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镇巴地区大巴山与米仓山构造交接关系

被引:24
作者
裴先治 [1 ,2 ]
李瑞保 [2 ]
丁仨平 [1 ,2 ]
刘战庆 [2 ]
李佐臣 [2 ]
冯建赟 [2 ]
孙雨 [2 ]
张亚峰 [2 ]
机构
[1]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构造交接关系; 叠加褶皱; 陆内造山作用; 米仓山; 大巴山; 陕南镇巴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米仓山与大巴山构造交接的陕南镇巴地区具有典型的叠加褶皱构造。米仓山地区近东西-北东东向褶皱构造与大巴山近南北-北北东向紧闭褶皱构造呈横跨叠加构造样式。司上地区发育的叠加褶皱表明,近南北向褶皱叠加改造早期近东西向褶皱,致使区域地层呈近南北向产出;两期褶皱发育的时代应为J3—K1,米仓山褶皱变形的时间要略早于南大巴山西段镇巴地区变形时间,分别为晚侏罗世(J3)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间(J3/K1)。大巴山与米仓山构造交接变形是在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基础上,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期间不同体系构造复合叠加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76 / 5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3] 大巴山前陆北西向褶皱的厘定及其意义
    张忠义
    董树文
    张岳桥
    胡健民
    施伟
    刘刚
    [J].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 10 - 24
  • [4] 大巴山前陆北西向褶皱的厘定及其意义
    张忠义
    董树文
    张岳桥
    胡健民
    施伟
    刘刚
    [J].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 10 - 24
  • [5]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沈传波
    梅廉夫
    汤济广
    吴敏
    [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8, (06) : 574 - 576
  • [6]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沈传波
    梅廉夫
    汤济广
    吴敏
    [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8, (06) : 574 - 576
  • [7] 大巴山前陆西段叠加构造变形分析及其构造应力场特征
    施炜
    董树文
    胡健民
    张忠义
    刘刚
    [J]. 地质学报, 2007, (10) : 1314 - 1327
  • [8] 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
    董树文
    胡健民
    施炜
    张忠义
    刘刚
    [J]. 地球学报, 2006, (05) : 403 - 410
  • [9]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李智武
    刘树根
    罗玉宏
    刘顺
    徐国强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 294 - 304
  • [10] 扬子地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海相油气成藏的制约
    郭旭升
    梅廉夫
    汤济广
    沈传波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 295 - 30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