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磷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李大鹏 [1 ,2 ]
黄勇 [2 ]
李伟光 [1 ]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持续扰动; 间歇扰动; 磷形态; 底泥;
D O I
10.13671/j.hjkxxb.2009.02.020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底泥受持续和间歇扰动的过程,探讨了扰动作用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显著促进了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磷向底泥迁移.持续扰动与间歇扰动作用下,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磷(DIP)分别在第6h和第24h达到平衡状态,为0.014mg·L-1和0.015mg·L-1,显著低于对照试验(0.04mg·L-1);而溶解性总磷(DTP)则在第6h和第48h达到平衡状态,为0.047mg·L-1和0.045mg·L-1,显著低于对照试验(0.065mg.L-1).持续扰动促进了颗粒态磷(PP)的释放,扰动6h后,PP达到最大值(9.18mg·L-1),随后下降,第24h后,PP稳定在2.18mg·-1左右;而间歇扰动作用下,第2h,PP达到最大值(2mg·L-1),随后下降,第96h后,PP稳定在0.093mg·L-1左右.扰动作用下,TP的变化规律与PP一致.与初始状态相比,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作用下,DIP/DTP、DIP/TP、DTP/TP显著下降,而上述该值在对照试验中则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扰动导致的底泥再悬浮有利于降低上覆水中溶解态磷的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79 / 2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底泥再悬浮对不同营养水平上覆水中磷酸盐迁移的影响 [J].
李大鹏 ;
黄勇 ;
李伟光 .
水处理技术, 2008, (06) :4-7
[2]   风浪对太湖水体中胶体态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J].
孙小静 ;
秦伯强 ;
朱广伟 ;
张战平 .
环境科学, 2007, (03) :506-511
[3]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水体悬浮物的结构特性 [J].
张彬 ;
李涛 ;
刘会娟 ;
王东升 ;
曲久辉 .
环境科学, 2007, (01) :70-74
[4]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2.磷释放的热力学机制及源-汇转换 [J].
范成新 ;
张路 ;
包先明 ;
尤本胜 ;
钟继承 ;
王建军 ;
丁士明 .
湖泊科学, 2006, (03) :207-217
[5]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模式及其估算方法——以太湖为例[J]. 秦伯强,朱广伟,张路,罗潋葱,高光,Gu Binghe.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6]  
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研究[J]. 孙小静,朱广伟,罗潋葱,秦伯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7]  
动力扰动下太湖梅梁湾水-沉积物界面的营养盐释放通量[J]. 罗潋葱,秦伯强,朱广伟,孙小静,洪大林,高亚军,谢瑞.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8]   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磷分级分离形态差异的初步研究 [J].
胡俊 ;
刘剑彤 ;
刘永定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1) :89-94
[9]   源头农业区不同类型水塘中水体沉积物磷吸附容量 [J].
付强 ;
尹澄清 ;
马允 .
环境科学, 2005, (04) :70-76
[10]   太湖底泥悬浮中营养盐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张路 ;
罗潋葱 ;
孙小静 ;
洪大林 ;
高亚军 ;
谢瑞 .
湖泊科学, 2005, (01) :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