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残塬沟壑区3种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48
作者
侯贵荣 [1 ]
毕华兴 [1 ,2 ,3 ,4 ]
魏曦 [1 ]
周巧稚 [1 ]
孔凌霄 [1 ]
王杰帅 [1 ]
贾剑波 [5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3]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4]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枯落物; 最大持水量; 有效拦蓄量; 水源涵养功能; 黄土残塬沟壑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8.02.052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研究黄土残塬沟壑区典型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水文特性,并对黄土残塬沟壑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及功能导向型林分改造提供依据,于2017年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选择刺槐林、油松林、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性能进行定量化研究,探究其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3种林地枯落物总储量在105.49~148.38t/hm2之间变动,且半分解层储量大于未分解层储量;油松×刺槐混交林地枯落物总厚度最大(3.8cm),刺槐林次之(3.6cm),油松林最小(3.4c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率)均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最大,刺槐纯林次之,油松纯林最小,分别为117.99t/hm2(387.12%),106.19t/hm2(324.31%),82.86t/hm2(305.76%);(3)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与持水量(率)表现一致,均为阔叶林优于针叶林,有效拦蓄量为83.66~195.72t/hm2,有效拦蓄率为121.75%292.21%;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符合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4)3种林地土壤容重均值在0.99~1.01g/cm3浮动,总孔隙度为49.39%50.09%,土壤有效持水量为32.99~81.73t/hm2,林地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综合3种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涵养水源能力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较高,油松纯林较差。建议在现有林分改造中,宜将刺槐纯林和油松纯林逐渐向混交林模式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3+371 +3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榆林市绿地生态系统土壤水文调控过程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J].
李晨 .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 (03) :80-85
[2]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特性 [J].
杨振奇 ;
秦富仓 ;
李晓琴 ;
刘力川 ;
牛晓乐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7, (03) :118-122
[3]   不同降雨强度下北京山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J].
侯贵荣 ;
余新晓 ;
刘自强 ;
贾国栋 ;
李瀚之 ;
刘文娜 ;
李勇 .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 (03) :209-215
[4]   密度调控对川西山地云杉人工林地被物及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 [J].
冯秋红 ;
吴晓龙 ;
徐峥静茹 ;
刘兴良 ;
卢昌泰 ;
潘红丽 ;
刘世荣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 (01) :98-104
[5]   阿什河源头不同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 [J].
梁晓娇 ;
王树力 .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 (01) :140-145+152
[6]   3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水文效应的研究 [J].
武鹏艳 ;
张玉珍 .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 (12) :2930-2934
[7]   太行山不同林型枯落物持水性及生态水文效应研究 [J].
王会京 ;
王红霞 ;
谢宇光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6, (06) :135-139+144
[8]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功能[J]. 胡晓聪,黄乾亮,金亮.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9]   飞播马尾松林不同林下植被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J].
赵芳 ;
李雪云 ;
赖国桢 ;
欧阳勋志 ;
郭孝玉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 (04) :26-33
[10]   不同经营模式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 [J].
冯秋红 ;
刘兴良 ;
卢昌泰 ;
吴晓龙 ;
潘红丽 ;
马文宝 ;
刘世荣 .
生态学报, 2016, 36 (17) :5432-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