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交流异化与现代性迷失——人工智能的精神生态风险

被引:6
作者
邓志文
机构
[1] 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精神生态; 情感缺席; 主体性迷失; 审美情感;
D O 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1.2484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1 ; 0101 ;
摘要
作为一种深入社会生活领域的技术性存在,人工智能逐渐控制人的生物特征和生命特征,导致社会关系特别是人际交流方式的重塑,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发生异化,并衍生出一系列的精神生态问题,主要包括主体交流的异化和主体的现代性迷失。主体交流的异化主要体现为人工智能应用中的情感交流缺席,并将人类面对面的双向交流变为冷血的单向交流,人工智能还降低了人们亲密交流的可能性。智能时代主体的现代性迷失主要包括自我认同的焦虑、主体地位与尊严的虚无感、智能技术压力下主体的精神困扰以及人工智能剥夺艺术活动中主体的审美情感体验等。应该防止人工智能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重视其价值理性的一面;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凸显人的主体地位,通过生活实践实现人机之间和谐互动的交互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人工智能在电视中的应用及影响 [J].
季丽莉 .
东南传播, 2020, (01) :24-26
[2]   人工智能与人的自我完善 [J].
黄凯锋 ;
蔡栋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 (01) :9-16
[3]   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的伦理应对 [J].
王天恩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 (01) :1-8+171
[4]   告别“对抗性模型”——关于人工智能的后人类主义思考 [J].
吴冠军 .
江海学刊, 2020, (01) :128-135+255
[5]   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和改变 [J].
刘晓峰 .
传媒论坛, 2020, 3 (01) :32-33
[6]   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生态的影响 [J].
马晔风 ;
陈煜波 ;
吴邦刚 .
信息化建设, 2019, (12) :50-52
[7]   人工智能及其现代性困境的哲学思考 [J].
邹丹丹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6 (04) :225-236
[9]   人工智能研究中交互性机器伦理问题的透视及应对 [J].
崔中良 ;
王慧莉 ;
郭聃 ;
布蕾特布罗嘉德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0 (01) :123-132
[10]   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审视:基于人文主义美学的视角 [J].
邱月 ;
张颖聪 .
江海学刊 , 2019, (06) :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