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在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12
作者
万金保 [1 ]
兰新怡 [1 ]
汤爱萍 [1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 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鄱阳湖; 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 兼性塘; 农村面源污染;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5.009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构建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探讨了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机制,并对湿地系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污染物COD,TP,NO3-—N和NO2-—N负荷年消减量为608.46,3.22,8.14和0.62kg/a,单位面积年消减量分别为3976.83,21.04,53.21和4.05kg/(hm2.a)。系统对污染物COD,TP,NO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48.9%,73.5%,58.7%和54.7%,且污染物COD和TP去除主要集中在第一级芦苇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因具有较强的复氧功能,但限制NO3-—N反硝化作用。为提高NO3-—N的去除率,对湿地系统硝化与反硝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引流部分污水直接进入第3级湿地与改第3级湿地为潜流型湿地相结合的有效措施。该系统不仅对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而且为其它湖滨提供了示范。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1+146 +1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J].
向速林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3) :1292-1293
[2]   四种植物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 [J].
王全金 ;
李丽 ;
李忠卫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2) :33-36
[3]   芦苇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磷素的去除及途径 [J].
徐和胜 ;
付融冰 ;
褚衍洋 .
生态环境, 2007, (05) :1372-1375
[4]   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 [J].
卢少勇 ;
金相灿 ;
余刚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70-2677
[5]   潜流-上行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 [J].
帖靖玺 ;
郑正 ;
钟云 ;
罗兴章 ;
王勇 ;
孔刚 ;
于鑫 .
生态学杂志, 2006, (03) :265-269
[6]   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 [J].
袁东海 ;
任全进 ;
高士祥 ;
张洪 ;
尹大强 ;
王连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2337-2341
[7]   农田排灌水湖滨带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J].
卢少勇 ;
张彭义 ;
余刚 ;
祝万鹏 ;
桂萌 ;
向长生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998-1002
[8]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constructed wetlands with different filter media and macrophytes treat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minated with lead and copper [J].
Scholz, M ;
Xu, J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2, 83 (02) :71-79
[9]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quality b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J].
Srinivasan, N ;
Weaver, RW ;
Lesikar, BJ ;
Persyn, RA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0, 75 (01) :19-25
[10]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M].高拯民;李宪法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