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与赤道纬向风关系的诊断研究

被引:5
作者
周浩
温之平
蓝光东
机构
[1]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爆发; 前期因子; 赤道纬向风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7 [海洋动力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CMWF和NCEP(1958~1999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与前期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当年2月份赤道印度洋地区的纬向风存在高层(200~100 hPa)为正、低层(1000~700 hPa)为负的显著相关分布,类似于偶极子的分布特征;而在赤道中太平洋地区(160°E160°W)则存在高层为负、低层为正的另一个显著相关"偶极子"。分析这种相关特征的持续性,发现上述形势从2月份到5月份一直存在,且赤道印度洋地区高低层相反的相关分布从3月份开始逐渐东移,到5月份维持在印度洋东部至南海一带。从5月份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可发现,南海地区低层为负相关,高层为正相关,说明低层西风异常、高层东风异常的赤道纬向风分布有利于南海夏季风早爆发。针对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赤道地区(10°S10°N平均)纬向风的"偶极子"型相关分布特征,定义了一个用于诊断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前期因子。该因子与大部分学者定义的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说明该因子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有一定的反映能力和预测作用。根据Gill(1980年)理论分析发现,上述2月份赤道地区纬向风异常是同期赤道印度洋-大陆桥地区异常强对流活动造成热带赤道大气环流显著异常变化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50 / 96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 [J].
黄荣辉 ;
顾雷 ;
徐予红 ;
张启龙 ;
吴尚森 ;
曹杰 .
大气科学, 2005, (01) :20-36
[2]   苏门答腊地区对流活动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J].
王黎娟 ;
何金海 ;
管兆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4) :451-460
[3]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特征及其爆发迟早原因的探讨 [J].
蓝光东 ;
温之平 ;
贺海晏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3) :271-280
[4]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 [J].
梁建茵 ;
吴尚森 .
大气科学, 2002, (06) :829-844
[5]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环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J].
张秀芝 ;
李江龙 ;
闫俊岳 ;
丁一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321-331
[6]   用湿位涡定义的南海西南季风指数及其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研究 [J].
姚永红 ;
钱永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781-788
[7]   40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 [J].
高辉 ;
何金海 ;
谭言科 ;
柳俊杰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3) :379-383
[8]   异常东亚冬季风对夏季南海地区风场及热力场的影响 [J].
孙淑清 ;
陈隽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400-416
[9]   南海暖池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与南海季风爆发的关系 [J].
赵永平 ;
陈永利 .
热带气象学报, 2000, (03) :202-211
[10]   南海夏季风特征及其指数 [J].
李崇银 ;
张利平 .
自然科学进展, 1999, (06) :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