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岸外上升流区45万年来上层海水变化的颗石藻证据

被引:9
作者
苏翔
刘传联
李建如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颗石藻; 上层海水; 上升流; 晚第四纪; 南海;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7.02.010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位于南海西部越南岸外的MD05-2901柱状样45万年以来深海沉积样品进行了颗石藻分析,通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讨论了营养跃层深度变化的趋势,并利用Beaufort等的经验公式计算了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45万年以来越南岸外上升流区海水营养跃层深度和初级生产力都经历了4个比较明显的变化阶段。频谱分析表明该区F.profunda百分含量和初级生产力都受到岁差和半岁差周期的控制。与南海南部ODP1143站研究资料对比表明,两地区上层海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受到东亚夏季风和地球轨道岁差和半岁差周期的驱动。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越南岸外上升流区48万年来高分辨率的生源组分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向霏 ;
王汝建 ;
李建如 ;
叶芳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6) :81-89
[2]   暖池区1.53Ma以来上层海水变化的颗石藻证据 [J].
刘传联 ;
张拭颖 ;
金海燕 ;
翦知湣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1172-1176
[3]   有关钙质超微化石Florisphaera profunda的古海洋学意义综述 [J].
张拭颖 ;
刘传联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 (03) :278-284
[4]   越南岸外夏季上升流区22万年来东亚季风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 [J].
青子琪 ;
刘连文 ;
郑洪波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2) :67-72
[5]   南海南部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变化的钙质超微化石证据 [J].
刘传联 ;
祝幼华 ;
成鑫荣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4) :61-66
[6]   从超微化石看南沙海区近2Ma海水上层结构的变化 [J].
刘传联 ;
成鑫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834-839
[7]   南海晚第四纪上升流区海水上层水体结构的变化 [J].
黄宝琦 ;
翦知湣 ;
成鑫荣 ;
汪品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1) :948-952
[8]   越南岸外晚第四纪上升流与东亚夏季风变迁 [J].
黄宝琦 ;
苑知湣 .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518-525
[9]   南海晚第四纪表层古生产力与东亚季风变迁 [J].
翦知  ;
王律江 ;
M.Kienast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32-40
[10]  
Insolation cycles as a major control of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primary production..Beaufort L; Lancelot Y; Camberlin P; et al;.Science.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