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熊耳山金矿区中基性岩墙的岩石化学研究

被引:9
作者
王团华 [1 ]
毛景文 [1 ]
谢桂青 [1 ]
叶安旺 [2 ]
李宗彦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灵宝市地质矿产局
[3] 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基性岩墙; 岩石分类; 岩浆成因和演化过程;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小秦岭、熊耳山金矿区岩墙的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查明该岩墙主要由辉绿岩和煌斑岩类组成,属钾质、中等铝质岩石并富含挥发份(>2%)的中基性岩。岩石富集LILE和LREE,与原始地幔相比具有明显的Ti、Nb负异常和Pb正异常。对形成岩墙的岩浆演化过程研究后认为,其岩浆演化大致分为三个关键环节:(1)早中生代时期富钾、富硅熔体交代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地幔,导致具富集地幔特征的玄武质岩浆的形成;(2)玄武质岩浆与区域热效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混染)作用;(3)混合岩浆在深部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下的结晶分异和连续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6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碧口群火山岩岩石成因研究
    夏林圻
    夏祖春
    徐学义
    李向民
    马中平
    [J]. 地学前缘, 2007, (03) : 84 - 101
  • [2] 秦岭-昆仑造山型环斑花岗岩与世界典型环斑花岗岩的对比
    卢欣祥
    王晓霞
    肖庆辉
    邢作云
    [J].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1) : 1 - 10
  • [3] 秦岭环斑结构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及岩石学意义——元素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王晓霞
    王涛
    Ilmari Happala
    卢欣祥
    [J]. 岩石学报, 2005, (03) : 935 - 946
  • [4]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毛景文
    谢桂青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J]. 岩石学报, 2005, (01) : 171 - 190
  • [5] GeoKit:一个用VBA构建的地球化学工具软件包
    路远发
    [J]. 地球化学, 2004, (05) : 459 - 464
  • [6] 非造山带型金矿——胶东型金矿的陆内成矿作用
    翟明国
    范宏瑞
    杨进辉
    苗来成
    [J]. 地学前缘, 2004, (01) : 85 - 98
  • [7]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
    卢欣祥
    尉向东
    于在平
    叶安旺
    [J]. 矿床地质, 2003, (04) : 377 - 385
  • [8] 北秦岭老君山和秦岭梁环斑结构花岗岩及构造环境——一种可能的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
    王晓霞
    王涛
    卢欣祥
    肖庆辉
    [J]. 岩石学报, 2003, (04) : 650 - 660
  • [9] 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
    邵济安
    张永北
    张履桥
    牟保磊
    王佩瑛
    郭峰
    [J]. 岩石学报, 2003, (01) : 93 - 104
  • [10] 胶东超大型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华北大陆岩石圈深部过程[J]. 周新华,杨进辉,张连昌.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