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长、延安组裂缝成因及期次

被引:39
作者
邓虎成 [1 ]
周文 [1 ,2 ]
姜文利 [3 ]
刘岩 [2 ]
梁峰 [4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4]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麻黄山西区块; 延长组; 延安组; 裂缝成因; 裂缝形成期次;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9.05.01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裂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对其成因及期次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裂缝的研究首先选择了相似露头区进行裂缝的野外调查,野外裂缝特征表明:裂缝组系不稳定,受构造变形强度、形态所控制,且构造变形越强,裂缝的发育密度越大;确定了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通过研究区23口取心井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岩心上裂缝主要以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张性缝为主,且岩心上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及组合关系表明了裂缝期次至少存在2期。最后在野外和岩心裂缝特征、成因及期次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实验,并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背景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形成期次主要有两期,可能分别对应研究区燕山运动二幕和三幕两个构造活动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811 / 8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10段储层特征研究 [J].
刘朋坤 ;
张哨楠 ;
丁晓琪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2) :434-436
[2]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裂缝发育期次研究 [J].
任丽华 ;
林承焰 ;
李辉 ;
王海涛 ;
张荻楠 ;
崔宝文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3) :484-490
[3]   构造裂缝发育期次划分方法研究与应用——以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为例 [J].
任丽华 ;
林承焰 .
沉积学报, 2007, (02) :253-260
[4]   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发育期次 [J].
赖生华 ;
余谦 ;
周文 ;
孙来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25-29
[5]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 [J].
毛建仁 ;
许乃政 ;
胡青 ;
李寄嵎 ;
谢芳贵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1) :12-20
[6]   储层裂缝研究的新方法声发射实验 [J].
郑荣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16-19
[7]   储层裂缝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J].
童亨茂,钱祥麟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6) :14-20
[8]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块延安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方度,王冰洁,倪军娥.南方油气. 2006 (04)
[9]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
[10]  
裂缝性油气储集层评价方法[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文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