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危害及判识

被引:4
作者
柳金峰 [1 ,2 ]
游勇 [1 ,2 ]
陈兴长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 堰塞湖; 潜在危害; 判识;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07.019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汶川地震造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改变,其次生灾害堰塞湖的危害已开始显现。如何对震后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进行判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岷江上游映秀至汶川段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典型泥石流堰塞湖的危害及松散物质储量,选取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判识指标,利用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建立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综合判识模式。通过判识,研究区形成泥石流堰塞湖可能性高的一级支沟有17条,主要集中分布在映秀镇至草坡乡段,此段将是今后受堰塞湖危害的高危地段。
引用
收藏
页码:885 / 8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J].
崔鹏 ;
庄建琦 ;
陈兴长 ;
张建强 ;
周小军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 42 (05) :10-19
[2]   泥石流风险区划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西部地区为例 [J].
刘希林 ;
陈宜娟 .
地理科学, 2010, 30 (04) :558-565
[3]   北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特征与减灾对策 [J].
胡凯衡 ;
游勇 ;
庄建琦 ;
陈晓清 .
地理科学, 2010, 30 (04) :566-570
[4]   模糊聚类模型及其在国际市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J].
徐辉 ;
陈又星 .
地理科学, 2010, 30 (03) :350-354
[5]   “5·12”汶川地震后北川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危害及特征 [J].
游勇 ;
柳金峰 ;
陈兴长 .
山地学报, 2010, (03) :358-366
[6]   地下水环境风险的模糊多指标分析方法 [J].
李如忠 ;
汪明武 ;
金菊良 .
地理科学, 2010, 30 (02) :229-235
[7]   基于可拓学的生态市建设评价——以哈尔滨市为例 [J].
黄辉玲 ;
吴次芳 .
地理科学, 2009, 29 (05) :651-657
[8]  
汶川8级地震对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影响[J]. 游勇,柳金峰.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S1)
[9]   汶川地震触发潜在性泥石流研究——以岷江上游关山沟为例 [J].
柳金峰 ;
游勇 ;
范建容 ;
吕娟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S1) (工程科学版) :70-75
[10]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J].
吴树仁 ;
石菊松 ;
姚鑫 ;
王涛 ;
汪华斌 .
地质通报, 2008, (11) :190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