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丘陵沟壑区撂荒地自然恢复植被的组成结构与数量分类

被引:55
作者
焦菊英
张振国
贾燕锋
王宁
白文娟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植物分布区类型; 植物生活型; 水分生态型; 植物群落类型; TWINSPAN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样带调查与TWINSPAN分类等方法,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延安、安塞和吴旗174个撂荒地样方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与盖度、及群落类型进行了统计与分类。植被组成结构的统计结果表明:该区自然恢复的植被几乎一半是由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薇科的物种组成,北温带、旧世界温带、世界与泛热带分布成分占到总物种数近75%,且以中旱生、中生和旱生的草本类植物为主,具有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植被的数量分类表明:调查样方基本包括了该区自然恢复的主要植被类型,延安、安塞和吴旗的植被在1年生草本群落到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阶段,依次均以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赖草(Leymussecalin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等为主要优势物种构成的不同组合的植物群落,且这些物种具有较高的盖度和频度;但在植被演替后期,不同植被带及阴阳坡的演替方向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延安为代表的森林带,阴坡可形成黄刺玫(Rosa xanthina)、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等为优势种的群落,阳坡可形成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为优势种的群落;以安塞为代表的森林草原带,阴坡可形成黄刺玫、紫丁香(Syringa julianae)、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为优势种的群落,阳坡可形成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狼牙刺等为优势种的群落;而以吴旗为代表的草原带,阴阳坡植被分异不明显,为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这些演替后期的灌乔优势物种均为高位芽植物,在阴坡为中生,在阳坡为旱生、中旱生,虽具有比较高的盖度,但分布仅仅是零散出现,并不是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981 / 299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晋西黄土丘陵区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J].
董林水 ;
张旭东 ;
周金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8) :157-162
[2]   晋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灌木种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J].
董林水 ;
张旭东 ;
周金星 ;
宋爱云 .
生态学报, 2007, (07) :3072-3080
[3]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J].
白文娟 ;
焦菊英 ;
张振国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2) :65-72
[4]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理化性状初报 [J].
赵允格 ;
许明祥 ;
王全九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8) :1429-1434
[5]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赵允格 ;
许明祥 ;
王全九 ;
邵明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3) :441-448
[6]   中国东北样带羊草群落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功能群生物量变化研究 [J].
杨利民 ;
韩梅 ;
林红梅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5) :46-50
[7]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 [J].
焦菊英 ;
马祥华 ;
白文娟 ;
焦峰 ;
温仲明 .
土壤学报, 2005, (05) :42-50
[8]   黄土高原植被属性有关论点辨析 [J].
王晗生 ;
王青宁 .
林业科学, 2005, (05) :149-154
[9]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72-877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J].
白文娟 ;
焦菊英 ;
马祥华 ;
温仲明 ;
焦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7) :1317-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