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生态位特征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王正宁
贺康宁
张卫强
刘晨峰
刘胜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林分密度; 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5.05.041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黄土半干旱区6个不同密度林分林下草本层植被为研究对象,以林分密度作为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林下植被进行生态位计测和分析,揭示林内资源环境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值普遍较小,其中阿尔泰紫婉、铁杆蒿等生态位宽度较大,这与无林地相似,同时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并不普遍,重叠度普遍不大,各种对间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生态位发生分离,显示了林下植被状况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林下植被对半干旱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指示作用 [J].
刘晨峰 ;
尹婧 ;
贺康宁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2) :62-67+79
[2]   论黄土高原造林的适地适树与适地适林 [J].
梁一民 ;
陈云明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3) :69-72
[3]   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J].
李军玲 ;
张金屯 ;
郭逍宇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12) :2081-2088
[4]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张铜会 ;
赵学勇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41-2746
[5]   山西南部脱皮榆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J].
毕润成 ;
尹文兵 ;
王艳妮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7) :210-215
[6]   黄土塬面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位特征 [J].
朱清科 ;
朱金兆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1) :49-52
[7]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 [J].
何艺玲 ;
傅懋毅 .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06) :727-733
[8]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J].
柳江 ;
洪伟 ;
吴承祯 ;
毕晓丽 ;
闫淑君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 (02) :11-16
[9]   大兴安岭森林草原过渡带白桦及主要草本植物生态位关系的研究 [J].
王正文 ;
王德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5) :677-681
[10]   天然次生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结构的研究 [J].
任青山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2)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