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类学视角的法:静态与动态

被引:7
作者
谢晖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人类学; 法律文化; 法律概念; 法律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界定的不同,是不同法学流派展开其作业、并呈现给世人以不同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逻辑前提。法人类学虽然是崇尚经验和事实描述的学术流派,但它并不排斥对法律概念的关注——因为法律的事实描述不能自动回答什么是法律的问题。不仅如此,法人类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大师对法律在各自立场都做出了符合人类学命意的解释。法人类学视角的法,可二分为两个观察视角,在静态的视角上,它体现为接受、规范、拘束和可诉四方面;在动态的视角上,它又体现为地域、文化、多元和流变四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对话的法律全球化 [J].
谢晖 .
政法论坛, 2013, 31 (04) :3-16
[2]   法(律)人类学的视野与困境 [J].
谢晖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 (02) :8-21
[3]   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 [J].
谢晖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1) :22-29
[4]   “权利本位”之语义和意义分析——兼论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权利本位法 [J].
张文显 .
中国法学, 1990, (04) :24-33
[5]   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 [J].
张文显 .
社会科学战线, 1990, (03) :135-144+147
[6]  
沟通理性与法治[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谢晖, 2011
[7]  
明清乡约[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董建辉, 2008
[8]  
法律的意义追问[M]. 商务印书馆 , 谢晖著, 2003
[9]  
法辨[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梁治平[著], 2002
[10]  
法律的文化解释[M]. 三联书店 , 梁治平 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