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旱灾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慧慧
[1
]
赵景波
[1
,2
]
孟万忠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清代;
干旱灾害;
旱灾等级;
干旱事件;
鄂尔多斯高原;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4.08.013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602 ;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了该区清代(1644~1911年)旱灾等级、年际变化、周期及成因等问题。结果表明:在清代(1644~1911年)的268年里,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旱灾77次,平均3.48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中度旱灾、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各发生4次、65次、5次和3次,主要为中度旱灾,其他等级旱灾发生较少。研究区旱灾可分5个阶段,其中1644-1729年、1780-1809年、1860-1911年为旱灾少发阶段,1730-1779年、1810-1859年为旱灾多发阶段。总体来看,从清代早期到晚期,旱灾发生频次呈现增加的趋势。该区清代旱灾有4a、10a左右的短周期,30a左右的中周期和63a左右的长周期。研究区清代处于干冷气候期,年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清代发生了3次干旱气候事件,分别在1757~1759年、1877~1878年和1908~1910年间,干旱气候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