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两种再分析资料的模拟效果分析

被引:7
作者
马晨晨 [1 ,2 ]
余晔 [1 ,3 ]
何建军 [1 ,2 ]
陈星 [1 ,2 ]
解晋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5] 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实验站
关键词
WRF模式; NCEP再分析资料; 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两种再分析资料(NCEP和ERA Interim)对中尺度模式WRF模拟结果的影响,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通过NCEP/WRF和ERA/WRF两组模拟试验,探讨了这两种再分析资料在黄土高原地区对WRF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试验都能准确地模拟出2 m气温、相对湿度和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且ERA/WRF的模拟效果较好;由于黄土高原地形复杂,两组试验对10 m风速的模拟都不好;两组试验对地表辐射和地表通量的模拟结果相当,都能大致模拟出辐射各分量和地表通量的日变化,模拟偏差主要出现在正午时段;两组试验对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结果相似,对位温和比湿的模拟效果较好,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对风速的模拟效果稍差,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60,NCEP/WRF对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结果比ERA/WRF好。
引用
收藏
页码:698 / 71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WRF模式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条件下夏季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J].
王腾蛟 ;
张镭 ;
胡向军 ;
赵世强 ;
王瑾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261-1271
[2]   中国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陆面温、湿特性及辐射收支特征研究 [J].
王兴 ;
张强 ;
王胜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272-1279
[3]   青藏高原东部三种再分析资料与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J].
李瑞青 ;
吕世华 ;
韩博 ;
高艳红 .
高原气象 , 2012, (06) :1488-1502
[4]   我国干旱区深厚大气边界层与陆面热力过程的关系研究 [J].
张强 ;
张杰 ;
乔娟 ;
王胜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9) :1365-1374
[5]   WRF模式对中国城市和半干旱地区气象要素的模拟检验和对比分析 [J].
董俊玲 ;
韩志伟 ;
张仁健 ;
符淙斌 .
气象科学, 2011, 31 (04) :484-492
[6]   中尺度模式不同分辨率下大气多尺度特征模拟能力分析 [J].
张宇 ;
郭振海 ;
张文煜 ;
黄鹤 .
大气科学, 2010, 34 (03) :653-660
[7]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温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594-606
[8]   应用探空观测资料评估几类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大气科学, 2009, 33 (03) :634-648
[9]   利用MERIS和AATSR资料估算黄土高原塬区蒸散发量研究 [J].
刘蓉 ;
文军 ;
张堂堂 ;
刘远永 ;
李振朝 .
高原气象, 2008, (05) :949-955
[10]   基于EOS/MODIS资料的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土地覆盖分类 [J].
李耀辉 ;
韩涛 .
高原气象 , 2008, (03) :53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