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的城市郊区化

被引:11
作者
李和平 [1 ]
章征涛 [1 ]
王一波 [2 ]
机构
[1] 不详
[2]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 不详
[4] 珠海市规划研究与信息中心
[5] 不详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城市郊区化; 动力机制; 空间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一些大城市逐渐表现出郊区化特征。本文以城市郊区化为背景,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市场转型期间,政府分权、土地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基础;以转型为切入点,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企业性开发、竞争和再分配模式成为导致城市郊区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分析了新自由主义视角下城市郊区化所产生的空间特征和负面影响,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中国城市郊区化更深层次根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46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被动郊区化 [J].
李和平 ;
章征涛 .
城市问题, 2011, (10) :97-101
[2]   大都市郊区化下的社会空间分异、社区碎化与治理 [J].
楚静 ;
王兴中 ;
李开宇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03) :112-116
[3]   中国城镇化发展要求与挑战 [J].
邹德慈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4) :1-4
[4]   起源与本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封闭住区 [J].
徐苗 ;
杨震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4) :36-41
[5]   中美大都市人口空间演变与城郊冲突比较研究——以上海为例 [J].
王春兰 ;
杨上广 .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25 (02) :74-79
[6]   税收制度与城市分工 [J].
赵燕菁 ;
刘昭吟 ;
庄淑亭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6) :4-11
[7]   大城市郊区化中社会空间的“非均衡破碎化”——以广州市为例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城市规划, 2006, (05) :55-60+87
[8]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6, (01) :67-72
[9]   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冯健 .
人文地理, 2001, (06) :30-35
[10]  
新自由主义简史[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哈维 (Harvey,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