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减排目标的省域碳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24
作者
袁凯华 [1 ]
张苗 [2 ]
甘臣林 [1 ]
陈银蓉 [1 ]
朱庆莹 [1 ]
杨慧琳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生态补偿; 土地利用; 低碳经济; 省域; 碳减排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基于低碳社会背景和碳减排目标,通过构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设定补偿模式、衡量准则、标准和补偿系数,建立了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模型,并对各省份进行了量化实证。结果表明:(1) 2015年,各省(除云南外)碳排放均大于碳吸收量,净碳排放总量达274. 60×103万t;(2)碳排放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从东至西递减的态势,而各省碳汇是造成地均碳排放和建设用地地均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3)区内14省超出生态补偿阈值2 635. 30万t,以最适补偿水平需支付163. 00亿元,16省未达到生态补偿阈值,可获补偿91. 11亿元;(4)受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碳排放目标强度等因素影响,生态补偿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空间同质,整体呈"东付西补"的分布状态。最后从构建以中央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碳收支账户和完善多样化补偿方式等角度对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土壤碳循环研究.[D].赵成义.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 05
[2]   成都市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J].
王刚 ;
张华兵 ;
薛菲 ;
甄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7) :1170-1182
[3]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J].
范明明 ;
李文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3) :130-137
[4]   基于碳收支核算的河南省县域空间横向碳补偿研究 [J].
赵荣钦 ;
刘英 ;
马林 ;
李宇翔 ;
侯丽朋 ;
张战平 ;
丁明磊 .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10) :1675-1687
[5]   区域碳补偿研究综述:机制、模式及政策建议 [J].
赵荣钦 ;
刘英 ;
李宇翔 ;
丁明磊 ;
张战平 ;
揣小伟 ;
焦士兴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5) :116-120
[6]   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J].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贾若祥 ;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研究, 2015, (03) :13-23
[7]   天山北坡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差异及生态补偿研究 [J].
陈煜 ;
孙慧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4, (04) :136-141
[8]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及因素分解研究 [J].
张俊峰 ;
张安录 ;
董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05) :595-602
[9]   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春腊 ;
刘卫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7) :1091-1104
[10]   国外碳中和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述评 [J].
邓明君 ;
罗文兵 ;
尹立娟 .
资源科学, 2013, 35 (05) :1084-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