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成因与三端元岩浆混合作用

被引:24
作者
狄永军
赵海玲
吴淦国
张达
臧文拴
刘清华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浆混合作用; 玄武岩; 正长岩; 花岗岩; 岩浆; 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 燕山期; 铜陵地区;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5.007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铜陵地区岩浆演化的制约因素。显微镜下发现了岩浆混合结构。研究表明岩浆混合作用属较均一的化学混合。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组合表明燕山早期为加厚的陆壳或具有山根的造山带,岩浆形成于55km以下。Izanagi板块俯冲及大陆岩石圈拆沉减薄诱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玄武岩岩浆,底侵并加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正长岩岩浆。参与岩浆混合的是进化的玄武岩岩浆。铜陵地区侵入岩主要是三端元岩浆——玄武岩岩浆、正长岩岩浆和花岗岩岩浆混合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 [1]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
    杜杨松
    秦新龙
    田世洪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339 - 350
  • [2]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意义
    王元龙
    王焰
    张旗
    贾秀琴
    韩松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325 - 338
  • [3] 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意义
    汪洋
    邓晋福
    姬广义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97 - 314
  • [4]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王强
    许继峰
    赵振华
    熊小林
    包志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 323 - 334
  • [5]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岩浆混合结构
    狄永军
    赵海玲
    张贻全
    赵建华
    杨龙
    [J]. 北京地质, 2003, (01) : 12 - 17
  • [6]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吴才来
    陈松永
    史仁灯
    郝美英
    [J]. 地球学报, 2003, (01) : 41 - 48
  • [7] 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田世洪
    杜杨松
    秦新龙
    李铉具
    金尚中
    尹京武
    李赞熙
    [J]. 地学前缘, 2001, (04) : 422 - 428
  • [8] 下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事件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
    邓晋福
    吴宗絮
    [J]. 安徽地质, 2001, (02) : 86 - 91
  • [9] 庐枞火山岩系与偏碱性石英正长岩带的同源特征及成因探讨
    翟建平
    徐光平
    章邦桐
    胡凯
    [J].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 707 - 711
  • [10] 安徽省铜陵地区侵入岩成因的实验研究
    邢凤鸣
    赵斌
    徐祥
    朱成明
    赵劲松
    蔡恩照
    [J].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3) : 44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