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2009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动态分析

被引:19
作者
高金欣 [1 ,2 ]
吕淑霞 [1 ]
高增贵 [2 ]
庄敬华 [2 ]
张小飞 [2 ]
张硕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动态分析;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1.03.003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玉米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利用含Htl、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玉米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对2009年采自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省28个地区的113株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种群动态分析。共鉴定出0、1、2、3、N、12、13、1N、2N、123、12N和123N号12个生理小种,有能克服单抗性基因的小种,也有能同时克服4个抗性基因的强致病性小种,生理小种组成趋于多元化。其中,0号和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47.8%和19.5%。所鉴定的113个菌株对抗性基因Ht1、Ht2、Ht3和HtN的毒性频率分别为37.2%、21.2%、4.4%和15.9%。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生理小种的分布与种间的变异频率趋于复杂化。玉米大斑病菌0号和1号小种以外其他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升高和品种抗性的丧失是玉米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0+144 +1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分析 [J].
赵辉 ;
高增贵 ;
张小飞 ;
庄敬华 ;
隋鹤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5) :551-555
[2]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J].
王玉萍 ;
王晓鸣 ;
马青 .
玉米科学 , 2007, (02) :123-126
[3]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J].
王晓鸣 ;
晋齐鸣 ;
石洁 ;
王作英 ;
李晓 .
植物病理学报, 2006, (01) :1-11
[4]   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及交配型测定 [J].
孙淑琴 ;
温雷蕾 ;
董金皋 .
玉米科学, 2005, (04) :112-113+123
[5]   中国2001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J].
桂秀梅 ;
董金皋 ;
侯晓强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11-13+17
[6]   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J].
李晓 ;
杨晓蓉 ;
何文凤 ;
杨家秀 ;
杨远明 ;
程萌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37-39
[7]   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及新命名法的初步研究 [J].
刘国胜 ;
董金皋 ;
邓福友 ;
郭爱国 ;
张凤国 ;
臧漫辉 .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04) :18-23
[8]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初报 [J].
李林 .
山东农业科学, 1995, (02) :25-28
[9]   黔西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Helmi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生理小种研究 [J].
兰光燮 ;
王宗明 ;
陆宁 ;
李雷松 ;
周建华 ;
周艳 .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04) :89-93
[10]   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Ⅱ [J].
吴安国 ;
矣莉芸 .
云南农业科技, 1989, (03)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