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溪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

被引:8
作者
徐芮 [1 ]
陈志强 [2 ,3 ]
陈志彪 [2 ,3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重心迁移; 地形响应指数; 地形分异;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分析2003~2011年朱溪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形响应特征,为该地区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工程提供决策支持。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像元二分法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通过植被重心模型、地形响应指数表征其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1)朱溪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Ⅳ、Ⅴ类的植被覆盖面积比率已达到区域的62.28%;格局动态上,Ⅰ、Ⅱ类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Ⅲ、Ⅳ、Ⅴ类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表现为流域植被中、西部改善,东部零散退化的空间格局;(2)在海拔0~300m、坡度小于5°和大于35°区域各等级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最显著,治理措施有效到位,而海拔450~500m处I类植被覆盖面积增加,应引起相关注意。8年间该流域植被覆盖有明显改善,各等级植被覆盖变化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差异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红壤退化区侵蚀景观格局及其演变.[D].邹爱平.福建师范大学.2008, 12
[2]  
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综合研究.[M].陈志彪; 陈志强; 岳辉; 著.科学出版社.2013,
[3]   2000—201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J].
袁丽华 ;
蒋卫国 ;
申文明 ;
刘颖慧 ;
王文杰 ;
陶亮亮 ;
郑华 ;
刘孝富 .
生态学报, 2013, 33 (24) :7798-7806
[4]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J].
孙艳萍 ;
张晓萍 ;
刘建祥 ;
徐金鹏 ;
陈文凯 .
干旱区研究, 2013, 30 (06) :1036-1043
[5]   汉江流域NDVI与水热指数时空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J].
李小燕 ;
任志远 ;
张翀 .
地理研究, 2013, 32 (09) :1623-1633
[6]   红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与地貌因子关系——以赣南地区为例 [J].
李恒凯 ;
刘小生 ;
李博 ;
李发帅 .
地理科学, 2014, 34 (01) :103-109
[7]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J].
徐涵秋 ;
何慧 ;
黄绍霖 .
生态学报, 2013, 33 (10) :2954-2963
[8]   基于SPOT-VGT数据的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以淮河流域为例 [J].
王情 ;
刘雪华 ;
吕宝磊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2) :270-277
[9]   基于遥感和像元二分模型的内蒙古正蓝旗植被覆盖度格局和动态变化 [J].
马娜 ;
胡云锋 ;
庄大方 ;
张学利 .
地理科学, 2012, 32 (02) :251-256
[10]  
生态恢复背景下陕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J].王朗;傅伯杰;吕一河;曾源;.应用生态学报.201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