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142
作者
王少剑
谢紫寒
王泽宏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县域人均碳排放;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面板分位数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县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地域单元,揭示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7年中国县域碳排放数据,分析了县域人均碳排放的总体变化、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及集聚特征,并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假说下,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解释社会经济发展对县域人均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呈现先急后缓的增长趋势。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加大,且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差距悬殊。(2)县域人均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碳排放远高于其他地区,空间极化效应明显。(3)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的区县数量逐渐增多且分布重心向西北移动,而低—低集聚的区县数量不断减少,主要集中于中南地区,县域人均碳排放集聚类型具有空间锁定效应。(4)人口密度、政府财政支出对县域人均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第二产业产值规模、碳排放强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中低碳排放水平区县的经济发展和人均碳排放之间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是实现整体碳减排的关键。因此,政府减排策略的落实应考虑区县碳排放的阶段性差异,实现落后地区发展和转型"两手抓"的同时发挥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在碳减排中的先导作用。此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作为现阶段县域碳减排的主要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3103 / 311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机制 [J].
莫惠斌 ;
王少剑 .
地理科学, 2021, 41 (08) :1324-1335
[2]   中国能源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化及脱钩效应 [J].
潘竟虎 ;
张永年 .
地理学报, 2021, 76 (01) :206-222
[3]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碳排放影响效应研究 [J].
谢烛光 ;
周茜 .
生态经济, 2021, 37 (01) :21-26+76
[4]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脱钩效应 [J].
孙玉环 ;
杨光春 .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40 (12) :5531-5539
[5]   中国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J].
曾晓莹 ;
邱荣祖 ;
林丹婷 ;
侯秀英 ;
张兰怡 ;
胡喜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40 (10) :4304-4313
[6]   闽三角地区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黄琳琳 ;
王远 ;
张晨 ;
黄逸敏 .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40 (05) :2312-2320
[7]   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国内外转移研究:基于嵌套网络视角 [J].
韩梦瑶 ;
姚秋蕙 ;
劳浚铭 ;
唐志鹏 ;
刘卫东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 50 (06) :748-764
[8]   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J].
吕倩 ;
刘海滨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 (06) :41-50
[9]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J].
王少剑 ;
黄永源 .
地理学报, 2019, 74 (06) :1131-1148
[10]   城镇化及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 [J].
范建双 ;
周琳 .
地理科学, 2019, 39 (04) :64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