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被引:61
作者
曾晓莹
邱荣祖
林丹婷
侯秀英
张兰怡
胡喜生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交通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0.0477
中图分类号
X73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特征,聚类趋势逐年加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165~0.274,显著性水平介于0.016~0.045,表明交通碳排放同机动车保有量、GDP、货运周转量及客运周转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2在0.783~0.865之间,而OLS模型的R2在0.675~0.844之间,且GWR模型的AICc值均低于OLS模型的,说明GWR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OLS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GWR的回归结果表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其中GDP是主要的推动因素,部分地区回归系数高达0.91,2000年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而2005、2010和2015年由北向南递减.客运周转量起到关键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因此建议应当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4304 / 43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闽三角地区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黄琳琳 ;
王远 ;
张晨 ;
黄逸敏 .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40 (05) :2312-2320
[2]  
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测度及其效率格局(1985~2016年).[J].蒋自然;金环环;王成金;叶士琳;黄艳豪;.环境科学.2020, 06
[3]   市域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碳机制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J].
苏凯 ;
陈毅辉 ;
范水生 ;
张明如 .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02) :859-867
[4]   京津冀地区汽车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吕倩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8, (10) :3689-3697
[5]   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测度及影响因素 [J].
马晓君 ;
董碧滢 ;
于渊博 ;
王常欣 ;
杨倩 .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 (08) :3170-3179
[6]   中国省域碳强度空间依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
刘贤赵 ;
高长春 ;
张勇 ;
张东水 ;
谢金宁 ;
宋焱 ;
王志强 .
地理科学, 2018, 38 (05) :681-690
[7]   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的空间聚集效应比较 [J].
陈操操 ;
蔡博峰 ;
孙粉 ;
丁都 ;
于凤菊 ;
杨晓燕 ;
王立波 ;
贾秋淼 ;
庄云鹏 ;
胡永锋 ;
王金南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11) :4371-4379
[8]   广东省交通碳排放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庄颖 ;
夏斌 .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30 (07) :1154-1162
[9]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差异分析 [J].
张诗青 ;
王建伟 ;
郑文龙 .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12) :4787-4797
[10]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数研究 [J].
林海燕 ;
李正红 ;
胡喜生 ;
郑小雪 .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 (03) :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