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碳强度空间依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61
作者
刘贤赵 [1 ]
高长春 [2 ]
张勇 [1 ]
张东水 [1 ]
谢金宁 [1 ]
宋焱 [1 ]
王志强 [1 ]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2]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碳强度; ESDA-GWR; 空间依赖; 空间异质性;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5.005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在估算各省域碳强度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时空跃迁测度方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省域(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能源消费碳强度的空间依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中国省域碳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到小幅波动的特征,碳强度相似的省域趋向于集聚,表明中国省域碳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2)省域碳强度存在不均衡的发展格局,高-高集聚的省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低-低集聚的省域多分布于中国东南部。(3)碳强度空间集聚总体呈优化态势,高-高集聚的省域在减少,低-低集聚的省域在不断增多,但不同省域在碳强度的空间集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4)碳强度影响因素(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4个解释变量对碳强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GDP;且各因素对碳强度的影响在不同省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81 / 6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J].
张翠菊 ;
张宗益 .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03) :1178-1184
[2]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 [J].
高长春 ;
刘贤赵 ;
李朝奎 ;
张勇 ;
余光辉 ;
宿庆 ;
田艳林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6) :747-757
[3]   中国省域城镇居民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J].
刘晔 ;
刘丹 ;
张林秀 .
地理科学, 2016, 36 (05) :691-696
[4]   基于GWR模型的中国省区碳足迹的空间分异及多机制研究(英文) [J].
王少剑 ;
方创琳 ;
马海涛 ;
王洋 ;
秦静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4, 24 (04) :612-630
[5]   中国省域碳强度集群的空间统计分析 [J].
冯宗宪 ;
王凯莹 .
资源科学, 2014, 36 (07) :1462-1468
[6]  
县域尺度的京津冀都市圈CO2排放时空演变特征[J]. 汪浩,陈操操,潘涛,刘春兰,陈龙,孙莉.环境科学. 2014(01)
[7]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行业差异与动因分析 [J].
谢守红 ;
王利霞 ;
邵珠龙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11) :1252-1258
[8]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9]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 [J].
邓慧慧 ;
虞义华 ;
李洪坚 .
浙江社会科学, 2013, (08) :40-50+156
[10]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及其敛散性 [J].
石蕾 ;
李洋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2)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