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被引:16
作者
张翠菊 [1 ]
张宗益 [2 ,3 ]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2]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3]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Moran's Ⅰ指数; 集聚效应; 辐射效应;
D O I
10.13671/j.hjkxxb.2016.0254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估算了中国1997—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强度数据,并利用全局Moran's Ⅰ指数、局域Moran's Ⅰ指数以及莫兰散点图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两个角度考察了我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集聚效应:我国省域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水平相似区域倾向于相邻分布;另外,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即"低-低"集聚不断增加,"高-高"集聚逐渐减少.2辐射效应:内蒙古、宁夏和山西等省对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正向辐射效应,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负向辐射效应.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78 / 11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省域碳排放强度的收敛性与动态演进 [J].
胡宗义 ;
唐李伟 ;
苏静 .
资源科学, 2015, 37 (01) :142-151
[2]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区域差异及变化趋势分析 [J].
仲伟周 ;
张金灿 ;
南士敬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21) :27-31
[3]   中国省域碳强度集群的空间统计分析 [J].
冯宗宪 ;
王凯莹 .
资源科学, 2014, 36 (07) :1462-1468
[4]   低碳经济下中国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的实证检验 [J].
王艺明 ;
张佩 ;
蔡昌达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2) :120-128
[5]   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与因素分解 [J].
邓吉祥 ;
刘晓 ;
王铮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2) :189-200
[6]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7]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随机收敛研究——基于地区、部门和行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杨骞 ;
刘华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04) :70-77+160
[8]   碳强度俱乐部收敛性:理论与证据——兼论中国碳强度降低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J].
许广月 .
管理评论, 2013, 25 (04) :48-58
[9]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及其敛散性 [J].
石蕾 ;
李洋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2) :34-38
[10]   碳排放强度差异与能源禀赋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蔡荣生 ;
刘传扬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26 (01) :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