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部索伦林西缝合带封闭时代的古地磁分析

被引:67
作者
李朋武
高锐
管烨
李秋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古地磁; 中亚洋; 华北; 西伯利亚;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6.05.007
中图分类号
P318.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索伦林西缝合带被认为是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中亚洋(或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界线。利用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对比分析,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对两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以及位于两地块间相应的中亚洋盆最终闭合时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分隔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中亚洋在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期间进一步张开,纬度宽度扩大,大约在早二叠世初期,中亚洋达到最大纬度宽度,约39°;(2)早二叠世以后西伯利亚地块开始快速向南漂移,二叠纪末期(250Ma)和华北地块发生碰撞,导致索伦-林西缝合带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44 / 75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西藏和云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洋盆演化历史的古地磁分析 [J].
李朋武 ;
高锐 ;
崔军文 ;
管烨 .
地球学报, 2005, (05) :3-20
[2]  
Paleomagnetic study on orogenic belt:An example from 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Inner Mongolia,China[J]. REN Shoumai 1,2 ,ZHU Rixiang 1 ,HUANG Baochun 1 ,ZHANG Fuqin 1 & WANG Hongqiang 1 1.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2.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 for Oil and Natural Gas,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Beijing 100034,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12)
[3]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张艳斌 ;
高山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174-181
[4]   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 [J].
任收麦 ;
黄宝春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 (01) :113-120
[5]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J].
陈斌 ;
赵国春 ;
SimonWILDE .
地质论评, 2001, (04) :361-367
[6]   山西交城水峪贯三叠系下统磁性地层学研究 [J].
苏朴 ;
樊行昭 ;
史瑞萍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2) :219-227
[7]   小兴安岭西北部造山后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与索伦山-贺根山-扎赉特碰撞拼合带东延的关系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李惠民 ;
林强 .
科学通报, 2000, (20) :2217-2222
[8]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J]. 朱日祥,杨振宇,马醒华,吴汉宁,孟自芳,方大钧,黄宝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S1)
[9]   内蒙古东北部及周边地区前中生代构造发展演化史 [J].
王道永 ;
王成善 ;
杜思清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4) :3-5
[10]   吉黑造山带二叠纪生物古地理区划及特征 [J].
彭向东 ;
张梅生 ;
张松梅 ;
米家榕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04) :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