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地区中生代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热状态——深源捕虏体证据

被引:12
作者
王清海
许文良
王冬艳
林景仟
高山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徐淮地区; 中生代; 深部物质组成; 热状态; 捕虏体;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3.04.007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含有丰富的深源岩石捕虏体,包括榴辉岩类、单斜辉石岩、角闪岩类和片麻岩类。深源捕虏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早期的榴辉岩相变质和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化变质,然后被寄主岩浆所捕获。捕虏体中矿物平衡温压估算结果显示,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657~992℃,P=1.33~2.78GPa,所反映的地温梯度介于克拉通地温(40mW/m2)和大洋地温(60mW/m2)之间;晚期角闪岩相退变的温压条件为:T=523~878℃,P=0.5~1.02GPa,这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温梯度相一致。本区中生代深部地壳主要由一套混杂堆积岩所构成,包括退变榴辉岩、退变石榴辉石岩、角闪岩类和片麻岩类。该区深源捕虏体的P-T演化暗示中生代早期华北地块东部深部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曾存在一次重要的加厚过程;苏鲁造山带的形成可能是扬子地块沿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的产物;中生代郯庐断裂带并不存在巨大左行平移。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7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中单斜辉石岩捕虏体的矿物组合及演化
    许文良
    王清海
    刘晓春
    林景仟
    王冬艳
    [J]. 地球科学, 2003, (02) : 173 - 178
  • [2]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王清晨
    林伟
    [J]. 地学前缘, 2002, (04) : 257 - 265
  • [3] 徐淮地区镁铁质岩石捕虏体单斜辉石中石榴石和石英的出溶
    王清海
    许文良
    王冬艳
    林景仟
    刘晓春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4) : 407 - 415
  • [4]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汤加富
    许卫
    [J]. 地质论评, 2002, (05) : 449 - 456
  • [5] 含柯石英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胶东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J]. 杨经绥,许志琴,吴才来,刘福来,史仁灯,J.Wooden,Maruyama.地质学报. 2002(03)
  • [6] 安徽女山麻粒岩包体:矿物学特征、下地壳地温曲线及其成因意义
    黄小龙
    徐义刚
    王汝成
    陈小明
    [J]. 岩石学报, 2002, (03) : 383 - 391
  • [7] 徐淮地区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体中榴辉岩类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许文良
    王冬艳
    王清海
    林景仟
    刘晓春
    [J]. 科学通报, 2002, (08) : 618 - 622
  • [8] 大别造山带地壳泊松比结构与超高压变质带——来自宽角反射与近垂直反射剖面的启示
    李英康
    董树文
    张中杰
    高锐
    卢德源
    [J]. 地质论评, 2002, (01) : 15 - 23
  • [9] 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
    乔秀夫
    高林志
    彭阳
    李海兵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 911 - 918
  • [10] 高压基性麻粒岩与榴辉岩的抬升转换作用——信阳超镁铁质火山角砾岩管的捕虏体研究
    郑建平
    路凤香
    钟增球
    孙敏
    [J]. 地球科学, 1999, (04) : 400 -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