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被引:51
作者
何奇瑾 [1 ,2 ]
周广胜 [2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夏玉米; 潜在种植分布;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适宜性; 最大熵(MaxEnt)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我国188个夏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与1971-2000年10km×10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结合国家层次和年尺度筛选出的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无霜期、年平均温度、≥10℃积温持续天数、≥0℃积温、≥10℃积温、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年降水;采用夏玉米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因子作用的指标,将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为4个等级: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种植的科学布局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43 / 14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 [J].
姚小英 ;
蒲金涌 ;
姚茹莘 ;
贾海源 ;
马杰 .
地理学报, 2011, 66 (01) :59-67
[2]  
采用生态位模型预测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J]. 曹向锋,钱国良,胡白石,刘凤权.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3]   河南省夏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J].
余卫东 ;
陈怀亮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02) :14-19
[4]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J].
杨晓光 ;
刘志娟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329-336
[5]   基于GIS技术的内蒙古兴安盟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 [J].
唐红艳 ;
牛宝亮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3) :447-450
[6]   黑龙江省玉米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J].
刘丹 ;
杜春英 ;
于成龙 .
玉米科学, 2009, 17 (05) :160-163
[7]   河南小麦和夏玉米两熟制种植区的划分研究 [J].
何守法 ;
董中东 ;
詹克慧 ;
崔党群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6) :1115-1123
[8]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J].
朱大威 ;
金之庆 .
作物学报, 2008, (09) :1588-1597
[9]   气候变化敏感区温度因子对农用地等别的影响评价 [J].
云雅如 ;
郧文聚 ;
苏强 ;
赵烨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1) (S1) :113-116
[10]   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J].
王运生 ;
谢丙炎 ;
万方浩 ;
肖启明 ;
戴良英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1) :2502-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