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盘龙洞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29
作者
陈琪 [1 ]
胡文瑄 [1 ]
李庆 [1 ]
朱井泉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白云岩化; 成因; 长兴组; 飞仙关组; 盘龙洞;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23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和薄片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东北部盘龙洞长兴组-飞仙关组地层普遍发生白云岩化作用。不同类型的白云岩较发育,在纵向分布上具明显的分带性,由下至上依次为:生屑(含砂砾屑)白云岩、礁白云岩、结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白云岩的成因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混合水白云岩化、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和准同生白云岩化。混合水白云岩化为生屑(含砂砾屑)白云岩和礁白云岩的主要形成模式,这两类白云岩保持了岩石原始的沉积结构,白云岩化受原始结构的影响,具有离散的δ13C值和较负的δ18O值,反映其形成于有大气淡水参与的相对开放的成岩环境。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为结晶白云岩和鲕粒白云岩的主要形成机制,这两类白云岩具有一致的δ13C值和相对较高的δ18O值,较高的Fe、Mn含量。准同生白云岩化是泥-微晶白云岩的成岩模式,岩石以岩性致密,碳氧同位素值集中偏高为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60年的重大进展 [J].
戴金星 ;
黄士鹏 ;
刘岩 ;
廖凤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689-698
[2]   白云岩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不同流体作用的稀土元素判别模式 [J].
胡文瑄 ;
陈琪 ;
王小林 ;
曹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810-818
[3]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以宣汉-达县及元坝区块为例 [J].
郭彤楼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5) :620-631
[4]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充填结构及成藏效应 [J].
陈洪德 ;
钟怡江 ;
侯明才 ;
林良彪 ;
董桂玉 ;
刘家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39-547
[5]   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的主要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和白云化机制 [J].
黄思静 ;
佟宏鹏 ;
刘丽红 ;
胡作维 ;
张雪花 ;
郇金来 ;
黄可可 .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2363-2372
[6]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与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郑超 ;
罗平 ;
李国军 ;
陈守春 .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2459-2468
[7]   上扬子台地晚二叠世礁相油气藏的断块构造控制与勘探方法建议 [J].
朱忠发 ;
刘建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68-176
[8]   川东北长兴组埋藏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与油气倒灌式成藏 [J].
史建南 ;
郑荣才 ;
冯青平 ;
郑超 ;
陈守春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3) :5-8+129
[9]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盘龙洞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J].
李小燕 ;
王琪 ;
张瑞 ;
张胜斌 ;
禚喜准 ;
张长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1) :63-69
[10]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的成因 [J].
郑荣才 ;
耿威 ;
郑超 ;
李爽 ;
李瑰丽 ;
罗平 ;
文华国 .
石油学报, 2008, (06) :8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