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孙玮 [1 ]
刘树根 [1 ]
韩克猷 [2 ]
米色子哈 [1 ]
代寒松 [3 ]
孙东 [1 ]
机构
[1] 不详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3] 不详
[4]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地质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6] 不详
关键词
燕山运动; 古隆起;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Ro及古地温等资料重建地层的方法,对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恢复其古构造格局。四川盆地燕山运动的主要构造发育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形成了三隆三拗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川东南古隆起和川西拗陷、川北拗陷、川鄂拗陷,3个拗陷连在一起形成了以川中、川东南隆起为中心的西、北、东半环状的拗陷的围绕,龙门山山前隆起带则沿龙门山分布。该构造格局的形成,特别是形成的燕山期古隆起对于油气的富集有很重要的指向性,同时对于陆相红层次生气藏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 [J].
刘树根 ;
邓宾 ;
李智武 ;
孙玮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621-635
[2]   四川盆地地表剥蚀量恢复及其意义 [J].
邓宾 ;
刘树根 ;
刘顺 ;
李智武 ;
赵建成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6) :675-686
[3]   利用古温标恢复四川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剥蚀量 [J].
朱传庆 ;
徐明 ;
单竞男 ;
袁玉松 ;
赵永庆 ;
胡圣标 .
中国地质, 2009, 36 (06) :1268-1277
[4]   充西气田须四段气藏成藏条件研究 [J].
唐大海 ;
刘兴刚 ;
赵正望 ;
陈洪斌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 (04) :9-13+71
[5]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 [J].
蒋裕强 ;
郭贵安 ;
陈义才 ;
李子荣 ;
卢正东 .
天然气工业, 2006, (11) :1-3+167
[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 [J].
赵孟军 ;
宋岩 ;
柳少波 ;
秦胜飞 ;
洪峰 ;
傅国友 ;
达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4) :445-451
[7]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 [J].
陈国民 ;
刘全稳 ;
徐剑良 ;
胡海涛 ;
张学才 .
天然气工业, 2006, (01) :40-42+159
[8]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J].
刘树根 ;
李国蓉 ;
李巨初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徐国强 ;
孙玮 ;
雍自权 .
地质学报, 2005, (05) :690-699
[9]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 [J].
刘树根 ;
徐国盛 ;
李巨初 ;
李国蓉 ;
罗志立 ;
赵锡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559-566
[10]   川西坳陷马鞍塘组—须二段天然气成矿系统烃源岩评价 [J].
叶军 .
天然气工业, 2003, (01) :21-25+10